近日,中小学科学影像活动普及与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科学教育、媒体和艺术领域的专家与一线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围绕科学影像创作活动与科技艺术素质培养、师资薄弱地区中小学如何开展科技艺术活动等议题进行深入广泛讨论。
与会专家共同就科学影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培养兴趣 提升价值吸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肖永亮等专家,一方面在现场分享了国外同行业经验,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目前活动中很多作品在内容上更强调知识性、缺少艺术性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激发青少年兴趣培养和科学逻辑培训上因果关联较弱,希望以活动为范本,未来从内容规范性、组织务实性、创作专业性等多维度齐抓共管,不断夯实活动对外的传播取向,继续丰富影像记录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肖永亮
技术变革 洞察角色定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制片人李瑛等专家则从影像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融性方面提出的自己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 “科学和影像的角色配合中,科学是先导,影像是技术,影像为青少年的科学发现之旅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制片人李瑛
创新模式 策动资源联动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祖浩东等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将视线更加聚焦在科学教育资源公平问题上,认为应当将学校、主办单位和教育机构等串联形成叠加优势,打破校园与社会之间“看不见的墙”,这考验的不仅是活动组织和管理水平,更需要来自基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社会资源的介入。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祖浩东
据主办方介绍,随着此次研讨会的举办,2020年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同时落下帷幕。本届活动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申报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增长和提高。9月20日140部优秀作品线上线下展映同时开启,展映为期一个月,线上活动侧重利用青少年群体受众多的微博、微信、B站、知乎、抖音、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开设#当代少年多给力#等互动话题,活动期间全网整体曝光量达1.2亿人次,触达人群近百万;线下首次组织全国巡展,140部优秀科学探究纪录片、科学微电影和科普动画奔赴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和天津与当地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