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赋能助力“双减” “科学列车”精彩纷呈 ——记广西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学列车”科普体验活动
为了深入探索“双减”政策下科学教育新模式,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广西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在2022年暑假期间推出了“科学列车”助力双减科普体验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融入“STEAM”教育模式,集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共开设17个系列近100个科普活动,惠及人数达上万人次。
“引进来 走出去” 科普联动助力双减
为了深入探索“双减”政策下科技教育新模式,科学列车启动“引进来 走出去”模式,科技馆、学校、机关单位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双减”落地生根。广西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联合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天桃小学、滨湖小学等学校科技教师推出“同上一堂科学课”系列科普体验活动,实现馆校科普资源共享。除了引进学校资源,科学列车还走出场馆,助力广西民政厅、广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广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机关单位开展科普活动,让职工未成年子女在家门口就能参加科普活动,真正把共建共享落到实处,受到干部职工广泛好评。
“科学列车”活动走进广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蔡莲 摄)
争当红色讲解员 探秘奇妙科技馆
为了充分发挥科普场馆功能,培养少先队员成为乐于奉献的科普小使者,广西科技馆联合广西少工委推出了“科学列车”红领巾讲解员公益培训班。培训班结合科学工作室、科普展厅、科普活动等资源,通过形体礼仪、专业讲解知识、讲解语言技巧,科学实验解说、科普展品体验,展厅讲解实践等多方面对学员进行辅导、训练。通过身临其境的科普知识讲解、沉浸式的体验和交互式的学习,少先队员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奥秘和神奇,同时在体验与实践中逐步提高面向公众开展科普讲解志愿服务能力。
主题展览讲解训练(李莉 摄)
传播环保理念 倡导绿色低碳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怎样监测的?生活的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呢?低碳环保系列活动中,“自制再生纸”“污水净化”“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一个个神奇的科学小实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在教师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自体验水质酸碱度化验和污水净化的实验过程,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意义,通过活动也增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自制再生纸”科普体验活动(余斌 摄)
体验织染艺术 感受非遗魅力
织染系列活动在非遗文化中融入了流行元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共开展了织布手工、创意蜡染T恤、民族蜡染、扎染等体验活动,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独特魅力,实现非遗文化保护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民族扎染活动(蔡莲 摄)
科普加量包——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本次科学列车还携手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同开展开展了“‘救’要你知道”急救系列科普小课堂,活动针对日常生活中最常遭遇的意外事故设置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中暑的预防与急救”“溺水的预防与急救”“外科创伤及动物抓咬伤的急救处理”等主题,教授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发生的应对措施,并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现场教学、实操演练。
“心肺复苏”情景模拟现场(陈广正 摄)
此外,本次“科学列车”还开展了AI智能探索科学营、舌尖上的科学、天宫延伸课堂、酷炫化学、机甲大师等线上线下系列科普活动,通过“看”“听”“说”“做”“玩”“吃”等互动学习体验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科普知识,感受全新互动学习形式的乐趣。
本次“科学列车”活动通过创新的科普教育模式和丰富的科普实践形式与内容,让广大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思维,感受全新互动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支撑,有效地支持学校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文/蔡莲 图/蔡莲、余斌、李莉、陈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