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并了解科学技术,是作为促进公众终生学习重要场所的科技类博物馆的使命。宽松开放的环境,支持多元化学习与弹性学习的教育资源,没有评测压力,是科技场馆在开展非正规教育活动中的天然优势。科技馆应该用实际行动告诉公众自己有多好,多有价值,而不是关在象牙塔中孤芳自赏,开展教育项目是科技场馆应该迈出的一步。
截止到2010 年,我国的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900 所,其中科技馆约300 所,自然类博物馆约400 所,专业科技馆约200 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类博物馆大国。然而,科技馆展教功能发挥得不充分,阻碍我们成为科技类博物馆强国。我很高兴地看到,在我国场馆建设、展览布局、展品配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高潮逐渐消退之后,如何有效地发挥科技场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逐渐变成科技馆同行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012 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了“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旨在引导和鼓励科技场馆开发、设计并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为参与单位提供科学教育项目的交流平台,提高科技场馆人员的科学教育能力。展评活动得到全国88家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支持,提交了188 个科学教育项目方案。专题参观导览、互动式科学培训、科学演示、动手做活动、科学考察、科学俱乐部……各种轻松有趣的科学教育项目,拉近了公众与科技场馆的距离,帮助公众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有助于公众将日常生活和科技联系在一起。
一个优秀的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应该在兼顾到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同时又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传播教育的语言,它要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受众能感受科学的魅力。多位开展过科技馆学习单项目、教师培训项目、科技馆科学课的参评单位代表都提到:开展场馆教育项目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合适的团队来进行开发和实施工作;二是要避免将场馆教育项目完全变成学校教育的附属品。的确,设计出既能帮助不同年龄的学生建构对抽象科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又新奇有趣校外科学教育活动,恰到好处地丰富拓展学生课程非常不容易。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创造性。这很难由科学家、科学教师或者校外教育工作者独立完成和实现,不同专长的人和机构必须成为一个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才能创设出新的科学教育模式。
“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是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试点实践6 年之后,面向科技场馆推出的一项重要活动。活动的目的既是为科技场馆开发、设计和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也是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开展6 年之后,全国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和检验。为了帮助更多科技场馆同行们更深入地了解展评活动,主办单位编撰《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纪录》,本《纪录》分成教育项目案例和媒体报道摘编两个部分。教育项目案例是16 家科技场馆参评的教育项目案例、评委点评,给要开展类似工作的同行们作为参考和借鉴。媒体报道摘编部分主要帮助大家重温展评过程,了解媒体对场馆科学教育的看法。
参与展评活动并不是科技场馆教育项目的终点,如何使教育项目变得更有创意,更具有持续性,是全体科技场馆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衷心希望本《纪录》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各位在开发和实施科技场馆教育项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细、研究得更深。
(作者:徐善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