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重庆科技馆“梦想IN科学”:这里的科普很“生活”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13.04/总第205期
“梦想IN科学”是重庆科技馆面向青少年开设的科教活动品牌,其定位是鼓励青少年通过探究学习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原理。
科普@生活
重庆科技馆的科普展品内容丰富精彩,但是由于展品本身的限制,青少年在参观完科技馆后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认识与实践环节的脱节。重庆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科普课程,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会理解。”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科学实验,方便青少年在家中也能按照科技馆中学习到的方法开展,将科普阵地从科技馆拓展到学校和家庭。
面世:结合展厅资源的旅行式活动
2012年8月,第1期“梦想IN科学——食物的旅行”启动了。依托常设展厅展品展项、青少年科学梦工场(即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重庆科技馆策划实施了面向小学1—3年级学生的旅行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位置、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动物与人消化系统的异同,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活动设置了4大“景点”。
(1)自由参观,认“食”一下。在科技馆的生活展厅,让学生找寻“食”主题展品,参观有关人体消化系统和食物营养方面的展品,鉴别垃圾食品,认识维生素家族,了解食物相克的搭配,学习膳食平衡宝塔。
(2)动手陶艺,“食”全“食”美。利用青少年科学梦工场陶艺空间的器材活动资源,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对应膳食平衡宝塔相应的层级将食物归类,以此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种类。
(3)查找资料,消化知识。学生通过查找科技辅导员提前准备好的背景资料,完成学习单,进一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4)科学调查,悟食生活。通过开展“7天早餐食物调查”及“家庭7天中的油、盐、米、面用量调查”等科学小调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获得平衡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在效果评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年龄偏小,在7~10岁之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旅行的授课方式和展厅丰富的资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二是以参观和问答为主的环节设计,使得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很短,无法突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转型:以科学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活动
针对“食物的旅行”中出现的问题,“梦想IN科学”的第2期“探访糖的世界”将授课形式改为以科学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活动,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活动效果和学生的专注力,活动的参与人数控制在16人左右,分成4个小组,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活动的场地固定在青少年科学梦工场的教室,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问题。在活动的设计上,加大了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实验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活动中设置了主持人这个角色,由2名科技辅导员担任,利用主持人一问一答以及与现场学生互动,使得活动气氛变得活跃。
“探访糖的世界”活动中,学生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体验4个趣味实验。
(1)辨一辨。学生用摸一摸、尝一尝等方式辨别8种物质中哪些是糖类物质,哪些不是糖类物质。
(2)糖的“现形记”。学生通过一个神奇的小工具——尿糖试纸,检验在上个实验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讨论糖类物质与有甜味的物质能不能划等号。
(3)燃烧的糖块。检验糖类物质是否能够燃烧?讨论人类为什么会吃糖?糖类物质对人体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坏处?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用糖?
(4)护牙小卫士。通过观看动画片和动手实验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糖类物质对于牙齿的危害;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和现场示范的形式了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改进后的活动在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活动内容贴近生活,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但是学生们好奇心强、自律性较差,科技馆辅导员组织学生活动的经验不足,虽然进行了人数控制,活动现场的秩序维持仍占据科技辅导员大量的精力。
成长:动手实验与亲子互动相结合
鉴于“探访糖的世界”活动中的问题,我们在策划第3次主题活动时,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活动形式的调整改善活动氛围、环境和现场秩序。
2012年12月,重庆科技馆特别邀请国内优秀的科普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来馆,通过合作“科学小厨房”将先进的科普传播经验与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引进岁末科普活动中,为科教活动的授课形式及内容设计带来新的思路。相比前两期“梦想IN科学”活动,“科学小厨房”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动手实验与亲子互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活动现场的秩序维护问题。
在主题的选取上,“科学小厨房”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面团和蛋糕,有趣的是科学主厨们把面团做成了“导电的面团”,在“烤小蛋糕”里让大家看到了酸碱中和制造的“火山”喷发和变色紫甘蓝,让学生透过光怪陆离的生活现象看到内中所蕴含的相同的科学原理。
在参与对象上,学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亲子互动和动手实验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家长与学生一起将科普的课堂从科技馆延伸开,让科普活动的后续效果更加持久。
在能力培养上,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更锻炼了学生动手生活的能力,烤小蛋糕不仅教给了学生酸碱中和的科学原理,也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家务劳动。
“梦想IN科学”自2012年暑期以来共策划开展了4场活动,仍在不断地摸索实践和改进当中。我们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受科技工作者专业限制、活动策划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使得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授课方式太过课堂化等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为“梦想IN科学”的改进、成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使得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活动内容和主题的把握更加准确。同时,我们发现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3—5年级)进行活动实施,活动效果更加明显;开展亲子互动形式的科学实验、科普剧表演等不仅能有效解决现场秩序的问题,也更加能增进家长和学生的感情交流,家长们更加积极报名参与类似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