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人物 > 人物 > 全国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九旬院士申泮文骑车上下班的快乐生活

2007-11-21每日新报本文被阅读过21185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能如此潇洒地驾驭自行车的,您可别以为是个小伙子。不,他早已不是小伙子,他是今年91周岁的中科院院士申泮文教授。

  上个月22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298名本科新生迎来入学后第一门化学课。给他们上课的就是虽已白发苍苍却仍神采奕奕的申教授。本来他是要骑着自行车去上课的,但由于患类风湿关节炎住院半年,刚刚出院,因此学校特意安排汽车接他。经过“十一”长假的休养,当得知南开园里又出现了他“骑车穿行的身影”这个惊喜的消息后,日前,记者立即赶到化学学院教学楼前,果然发现了传说中的那辆有着南开“青莲紫”校色的自行车。走上化学楼三楼一间很普通的办公室,看到申教授戴着眼镜正坐在大大的书桌前专注地看着书……

  骑车去给本科生上课

  在南开大学的BBS上,骑自行车的申教授,被学生们描述为“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的骑车“九段”高手。骑车的他,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特殊亮丽的风景。在面对面聊天中,申老说:“我第一次听到对我骑自行车的这个评价,还是央视主持人杨澜告诉我的。当时她还问我为什么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把我问住了,我只好回答说我喜欢表演我自己呗。”

  回想起来,记者最早听到“申泮文”的名字,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刚上中学的时候,一位考进当时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堂兄提起:“中科院院士申泮文教授给我们本科生讲课啦。”堂兄流露出的那种表情,似乎比他考上南开大学时的感觉还自豪。渐渐地,我知道了申泮文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是中国金属氢化物研究的开拓者,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教育家,科普作家,著名翻译家,是我国化学家中著译出版物最多的人,是中国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长的教授,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是我国年龄最大的开博客的人……他还创造了诸多“第一”:编写了中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简明化学教材,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无机化学教科书,第一个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部多媒体化学教科书软件;他率先创建的本科生基础课程《化学概论》,成为国家级名牌课程和精品课程……

  今年,他已经91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基础课教学改革第一线。上学期,考虑到申先生年事已高,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病,学校和家人一度安排他静养。但新学年一开始,他刚出医院,就主动提出要上课。

  记者问他:“您为啥还要给本科生上课呢?”

  他很坚定地说:“我要继承西南联大的传统。西南联大在教育史上的最根本意义就在于给今天的教育开辟了很好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西南联大的老教授、名教授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我要把西南联大好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继承下来。只要我的身体还可以,我就要支持这个好传统!”

  他还告诉记者,国际上有名的大学都请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南开大学在国际上也是有名的,所以也要坚持让老教授上讲台。随着身体健康的恢复,他很自信地说:“过几天再讲课,我还要自己骑车去。”

  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作

  “您每天早上几点起床,爱吃什么早点?”

  “我年纪大了,觉儿少啦,早上4点来钟就醒了,醒了我就起床。这时候大家都在酣睡,环境最安静,我就写作。”

  “写作?您写什么?”

  “我写文章,编讲义,整理教学资料,编书。” 原来,70岁时,申老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填补了我国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使我国从此告别了镍氢电池依靠进口的时代;80岁时,他创办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研究所,承担“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多个研究项目,共取得国内外专利34项;85岁,以《化学元素周期系》多媒体教科书软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他早上4点起床写作、勤于思考、笔耕不辍,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译著、专著和编写的教材多达70余部,总计4000多万字。77岁那年,他被诊断出胃癌,胃部切除了五分之四。出院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执意回到讲堂,并且在80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他的40多岁、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已经开发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大突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奖。自1987年起,还自费举办抗日爱国展览,被师生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行者。

  因为牙口不好,先生说自己早上7点钟吃早点时,几乎每天都吃一碗鸡蛋羹、两片面包、一片红薯、一片火腿。午饭和晚餐都是吃汤面,菜肴则总是荤素搭配着,荤菜有时是炖肉或烧鱼,有时是烤鸭或烧鸡,素菜总是换着吃,油菜、大白菜、小白菜、洋葱、黄瓜、西红柿、茄子,老人都爱吃。本来他最喜欢吃羊肉,但由于患了痛风病,只好多吃猪肉。不过,申先生吃的汤面,可不是普通的面,是用排骨汤或鸡汤煮的,并要加上海带、海米,或是黄芪等中药材。每隔两天,他家都会炖一锅鸡汤或排骨汤。

  几乎每天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先生不是在实验室或讲台,就是在办公室,晚上要到11点钟才睡觉。并没有人要求他,但他早上8点钟,就会到化学楼上班来。午餐后,小睡一会儿,就会投入工作。他精力充沛,毅力过人,如今已过耄耋之年,对教学、科研的兴趣丝毫不减,依然骑着自行车,每天穿梭在校园里,为教学、科研忙碌着,还要定期上网更新自己的博客,回复网友留言,与他们交流。近10年来,申先生的教学改革成果已经从南开大学走向全国各大高校。他组织学者编写的一套十四部书、近千万字的“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已经完成四部。对于这项全新而庞大的教学工程,91岁高龄的申先生充满信心:“我搞的都是开创先河的,没有人搞过的。我希望这些教学成果从南开大学出发,惠及全国更多的高校。”

  拿手好菜是云南气锅鸡

  申老的家住在南开校园西南村小区里。校园里有很大的综合市场,各种蔬菜瓜果、肉类、水产品等都有卖的。可是,先生告诉记者:“我总爱骑车子到校外航天北里的市场买菜,要么就是到校外的早市去买东西。我总要多逛逛,比较着,看哪个市场东西便宜,就在哪个市场买。”

  1916年9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从化县的申先生,虽然上小学时就随来津工作的父亲来到了天津卫,但受家庭广东话和广东饭菜的深深“熏染”,他在外面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家中能说地道的粤语,并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广东厨子!”

  原来,申老的爱人和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一帮大孙子,都一致承认家中的几大名菜都是申老的“专利”。逢年过节,都得让先生掌勺,因为换了别人下厨,谁也做不出来像申老做得那般美味的名菜。

  昨天下午,记者随先生回到家中,听到了师母等家人介绍,申老除了能做地道美味的牛尾罗宋菜、酸猪蹄等粤菜外,由于当年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吃过云南饭馆的气锅鸡等地方特色菜,因此,先生的拿手菜还有原汁原味的云南气锅鸡等滇菜。

  申老还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拿手的名菜做法:“做牛尾罗宋菜,得先炖烂一段一段的牛尾,然后炝锅,加入番茄汁,再把牛尾烩进菜锅,牛尾汤也加进番茄汁中,再放进一些洋白菜、紫菜头、洋葱等蔬菜,就像东北乱炖那样,炖一炖,一道可口的牛尾罗宋菜就大功告成啦。酸猪蹄呢,可是我们广东补钙的名菜,按照广东人的习惯,妇女怀孕了,都是要吃醋炖的酸猪蹄的……”

  组建老中青教学创新团队

  申先生创办的新能源材料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研究所,承担着“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多个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国内外数十项专利。在攻克科研难题的过程中,他还格外重视培养大批的博士生、硕士生、项目专家和业务骨干。如今,在先生的努力下,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已经造就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队伍。

  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的申泮文,1940年大学毕业后,当过5年中学教师,后来又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1959年,为了响应支援山西大学的号召,他毅然从天津来到太原,一干就是20年。 1978年,62岁的他,被当时的南开大学校长特邀回到母校。他在给本科生讲课时,不仅要教给他们“化学概论”等课程的知识,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分析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化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告诉学生们:“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新的物质,化学是一门创造新世界的科学。”同时,他还要重点讲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介绍替代能源发展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现状,阐述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他说:“解决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我们化学家有办法。”并告诫莘莘学子:“化学家首先要有道德操守。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也可以带来危害。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为人民谋福利。科学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籍,可是科学家有祖国,应该为祖国人民服务,自己的工作不能脱离人民,这是一个科学家、化学家应该有的社会责任。”他还常常以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院士“以身许国”、袁隆平院士“做事先做人”以及南开校友邹承鲁院士勇当“科学道德卫士”的故事,勉励青年人要爱国、要努力学习。

  “我喜欢集团军作战,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大兵团的特点。”在办公室里和记者说到这一点的时候,老人还作出一个很坚定挥舞的手势。现在,他正在组建一支由20多位老、中、青三代教师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致力于化学教育。他不仅在培养学生、培养教师的问题上,讲究集体主义,重视大兵团作战,在目前正在编写的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中,也敢于并善于大兵团作战,组织校内外许许多多教师共同编写丛书。

“我驮着你去我家吧!”

  骑车为健身

  当记者对申老说:“列宁同志曾经讲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希望您多注重保养身体,毕竟年纪大了,还是少做些工作吧。”

  “平常骑自行车就是我的体育活动,我骑了一辈子自行车,我认为骑车就是很好的休闲、健身项目。”

  本来先生是不愿意让客人到家中的,他嫌家里太乱,到处是书、报,还不能让家里人收拾,因为一收拾利落了,他想找啥就找不到了。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申先生终于答应带记者到家里看看。老人不让记者搀扶,自己从化学楼高高的台阶走下来,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弯下腰来,极其熟练地打开车锁,推起自行车,眨眼间便蹬上了车子。看到记者没有自行车骑,他立刻刹住闸,下车来,很关切地说:“我驮着你去我家吧!”

  听到这样的“邀请”,记者惊诧万分地失声大叫:“哇噻!您还能骑车驮人?!”

  一路上,看到遛狗的人,老人随即发表感慨:“我不养狗,我不赞成当下涌现的养狗热潮。养狗太污染环境,楼里养狗人家的狗叫还影响旁人休息。”

  亲手写“博文”

  走进三楼申先生的家,同样看到了像办公室一样朴素、没有任何精致装修的居室、客厅。在小小的客厅里,记者看到了他用来写博客的银灰色笔记本电脑。他经常要浏览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他不谈化学而谈教育。他说:“因为我最关心的是教育。中国的教育不改可不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危机意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意见。”献给中国伟大教育家张伯苓的赞歌、申泮文解读“邹承鲁建议”、高等教育改革路在何方?……都是他写下的一篇篇“博文”。 他还通过博客向全国人民和博客作家祝贺2007年新年吉祥!申老说,“大部分博文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的,我打字很快,然后贴上去就行了。”

  “ 申先生好! ”“申教授,您好!”“申老您好! ”“申爷爷好!”是记者看到的一行行、一份份留言板上对老人的衷心问候。一名南开大学毕业生还留言说:“我上学的时候曾经听过您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突然在这里看到您的博客,真是太让我意外了,我以后会经常来您这里接受您的教诲的,先给您问好了!”

  临别之际,先生还欣然为本报题词:“每日新报:每天都向人民报道最新的信息,人民都感谢你们!”并郑重地署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申泮文2007.10.09。”端详着先生那遒劲有力的笔道,如果不是亲眼看着他写,记者真的很难相信那字出自一位91岁高龄老人之手。

(作者:记者:李海燕 摄影:魏孝明)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
     
    • 网友史英博2011-09-19留言: 申爷爷,您太伟大了。我都难以相信91岁高龄的老人,可以自己骑车去学校,还可以驮人,做饭,还可以写苍劲有力的笔道。而申爷爷为了将西南联大的传统传承,每天早起写文章,还写博客,太不可思议了! ——三河七中七年级二班史英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