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人物 > 人物 > 全国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数学家吴文俊:科学实验不怕承认失败

2007-05-09《羊城晚报》 本文被阅读过16026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数学泰斗吴文俊鼓励尝试大胆创新,称科学实验不怕承认失败公布失败。



    他是数学界泰斗、是院士、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身后有无数耀眼的光环和荣耀。他还是个曾偷偷跑去玩“过山车”、跨坐在大象长鼻上留影的八旬“老顽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我不知道厉害”;他讨厌热热闹闹的会议、报告,因为“冷冷清清才能出科研成果”;他“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工作”,随心所欲。他就是吴文俊,一个震撼数学界的名字,一个鹤发童颜的隐者。

    对话人物: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拓扑学领域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在机器证明数学定理领域作出先驱性工作。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18日,吴文俊院士应邀到广东工业大学参观并做报告,让记者有缘近距离一睹这位学术界泰斗的风采。

    满头白发的84岁老人吴文俊在记者面前哈哈大笑,露出有点漏风的牙齿,摆摆手说自己生活不如意。“因为不能安静下来搞研究了,”吴说,自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整天有人请他去赴这个会那个会、做这个报告那个报告。“其实搞科研的,只有在冷冷清清时才能出成果。”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他妙语连珠、毫无倦色,让人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老者已年过八旬。

    搞科研就是“敲地狱之门”

    追忆往事,吴老语气显得有些沉重,“我一生中有两个时期中断研究数学:一是抗战时期;一是文革时期。但只要一有机会我还是继续我的科研。”回顾毕生科研历程,吴老总结了一句话:搞科研就是“敲地狱之门”。

    要有吃苦头的心理准备

    问:好像您曾向学术界公开宣布,您的一些研究成果是错的?

    答:科学实验不怕承认失败、公布失败。科学家应该老老实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

    问:您觉得,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要得到成长和进步,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老老实实,严谨客观,并要付诸实际。有句俗话说:“找医生,就要找那个背后鬼最多的医生”,这是因为医生犯的错误越多就越有经验。哈哈,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从事科研,切记要经过许多曲折、实践,才能摸索出成功之道。要有下苦功、吃苦头的心理准备。

    问: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想去搞科研,您对他有何建议?

    答:大学生要搞科研,就要有“敲地狱之门”的心理准备。这可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我认为,没有必要狭窄地把科研方向只定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眼界要开阔,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年轻正是出成果的时候

    问:您能否评价一下现在国内年轻科研人才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答:年轻正是出成果的时候,是人生的上升期。但我们有很多年轻的科研骨干,一下子被委以行政重任,担任领导职务,这非常不利于他们在科研上深入发展!因为他们会因此整天围着会议转,没有多少精力花在科研上,这样就丧失了继续成长的良好机会了。但反过来说,没有人出来做管理工作也不行,因此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问:西方数学界有种说法,在数学领域,如果到了30多岁仍未出成果,那么这人就没戏了。您怎么看?

    答: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错误!西方一些学者“早熟”也“早衰”,不少人在年轻时锋芒毕露,但未到60岁,就从学术界“消失”了。我认为这里面有种种原因,但主要是他们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所致。看看我国的陈景润、冯康等不少数学家都是40岁以后才成名。在日本,学者也多是年龄较大时才出成果的。40岁还不算老,如果这个时候就“淡出江湖”,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评价成果不能急功近利

    吴老说,他一向鼓励创新,我们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他说前几天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展览,展会上有句“前无古人,后无洋人”的标语让他印象深刻。他强调创新,而创新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问:最近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决定》,改进科技评价工作,倡导质量第一,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您对此怎么看?

    答:这表明我们现在逐渐不以数量代替质量,从以前讲究文章篇数转向讲究文章质量,这对克服国内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浮躁之风大有好处。我原则上认可它,但具体实施要走很长的路。我们要不断改进科学环境,创造宽松的科学创新环境,鼓励尝试和失败。以前那种频繁评科研成果,再根据科研成果拨款的做法,对科研探索工作不利。“人才外流”有利学术发展

    问: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学数学这些基础学科是为了出国留学方便,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这是很正常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会有人到国外去学习,吸收别国的优点。唐代我们用尺算,而邻邦印度已用笔算,如果当时唐代有人去学习印度的算法,情况可能大不相同,元明以后数学就不会出现衰落的现象。因此,即使科技水平达到全世界第一,也要向别人学习。“我三个女儿都在国外!”吴老告诉记者,不必担心“人才外流”问题,只要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外流”的人才早晚都会回来。即使国家经济科技都很发达了,也必须坚持与国外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否则就会在某些领域错失发展良机。

    前段时间出现人才断层,现在则是人才外流。其实只要国家经济发展得好,“外流”的人早晚会回来,现在不就开始出现人才回归了吗,很好。我的主张是:出去的人不要长期呆在国外,要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渴望日子过得“冷冷清清”

    “大隐隐于市”,这是吴院士的最好写照。在采访中,吴文俊老人一再强调,他怀念未出名时的冷清生活,渴望回到以前的“寂寞”中去。但随后他又摇摇头说:“唉,估计冷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科研需要冷冷清清环境

    问:您以前比较低调,但你的成绩使你名躁世界、万人瞩目,这样的生活您能习惯吗?

    答:人怕出名。我喜欢清静、随心所欲的生活。但现在不行了,我想回归以前,冷冷清清的,很好。科研就需要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过去几段时期工作,我都比较冷清,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

    问:现在能全身心搞科研吗?

    答:我想尽量争取时间花在科研上,但还是不行。我冷静不下来,思考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集中精神。现在不是这里要做报告,就是那里要开会,使我身心疲惫。

    问:能透露一下工作上,您最近有何计划?

    答:现在最渴望的是能恢复以前冷清的生活,继续安静地进行我的科研。

    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工作

    问:再问您一个个人问题:您已84岁高龄了,刚才连续讲了近两个钟头,却仍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请问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答:哈哈哈哈!这个问题经常有人问我,他们老是纳闷我为什么精神一直都很好。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根本不考虑别人的看法。我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不久前去香港时,我曾一个人去玩过山车,随行的人问我怎么胆子这么大,我说:“可能是因为我不知道厉害吧,哈哈!”

《羊城晚报》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