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单元学生讲解他们的海洋农业模型
造型巨大的风力提水装置
安全保护命题学生进行承重测验
安全保护命题学生作品。
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沟油被高中学生制成肥皂,臭气熏天的污水在经过处理后可以做成植物营养液,为失语者设计的发声手套使其与他人正常交流等等。9月20日,全国科普日当天,一项项充满创意的校园科技作品,在“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北京复赛的现场—中国科技馆精彩上演。 学生无惧挑战
“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在科普实验单元的比赛中,数据传输、风能利用、安全保护三大命题均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学生们制作的参赛作品较上年有很大提升。
在数据传输命题中,比赛载体由传统的PC端换成了更常用的手机移动端,每支参赛队伍配发两台安卓系统手机,使用二维码、超声波等新型传输方式,在不使用手机现有通信模块及通信软件的前提下完成数据传输。而今天最具可看性的比赛,当属安全保护命题。为提升比赛难度,承重结构的制作由桐木条更换为A4纸,比赛规则也变更为在承受固定重量的基础上结构质量更轻者为胜。在比赛现场,一个个结构精巧的纸质结构承受重压而巍然不倒,着实令人难以将其与轻薄的纸张联系在一起,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赞叹。
作品突出实用性
大赛今年新增的创意作品单元颇具社会意义,多个创意作品赢得评委的青睐,不少高中和大学参赛团队在校园中已经开展创业,并尝试将作品进行社会研发。比赛现场成了专家与学生交流创意和孵化产品的平台。
由河北工程大学“railgun”队带来的—smart talk手套,利用汉语拼音只有声母和韵母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发声系统,失语者通过佩戴手套作出特定手势,可以正常发声,突破了手语的局限性,达到辅助聋哑人与正常人进行交流的目的。北京理工大学的“天眼”队,在好莱坞电影《阿凡达》中找到了他们的创意灵感,通过设计一款沉浸式的代理机器人,去代替人类完成高危作业。使用者以完全沉浸的方式控制代理机器人,使代理机器人完全模仿人类的动作,降低人类在高危作业中的受害率。
现场不少专家表示,希望能在赛后对一些优秀的参赛作品进行持续跟踪,帮助这些孩子完善他们的作品,做出一批真正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技产品。
环境、能源问题成为焦点
在北京赛区千余支报名队伍中,有近乎一半的作品围绕环境、能源问题展开。“海洋农场建立方案”“冬季无源窗灯”“垃圾回收物联系统”等项目从初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现场专家的连连赞叹。
来自河北北方学院的“梦之队”发明的“冬季无源窗灯”针对节能问题,创意性地提出了利用温差发电的想法。室内外温差越大,所产生电压越强,再通过蓄电池储能,就可以提供窗灯所需的电能。而“奔跑的刺猬”队设计的垃圾回收物联系统,应用了当下物联网热门技术,设计出一款app与系统连接,将垃圾回收量与学分挂钩,有效激励校园内的环保习惯养成。
经过一天激烈的竞争,比赛在下午5点结束。12支晋级的团队将向全国总决赛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