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中国科技馆展厅,用于勘测水质的仿生机器鱼吸引观众们前来了解设计原理。一位小朋友虽然听不明白,但机器鱼精巧的造型仍令他看得入神。当天,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这里启动。本报记者 饶强摄
随着各种节水实验和趣味活动的轮番上演,昨天(17日),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启动。未来一周,一道道精彩纷呈的科普大餐将在本市相继“开席”。
在位于中国科技馆西侧广场的“小水滴旅行记”活动现场,小朋友们逐个穿上天蓝色的“水滴服”,在游戏中体验了小水滴从自来水管走出门,途经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再到水库、湖泊,最终回到大海的全过程。“旅途”中,孩子们不仅亲手操纵了负责勘测、清理排水管网的小机器人,还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小水滴中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模样。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种机器人实验室的胡永辉博士,还带来了该校最新研发的仿生机器鱼——一个摇头摆尾、能潜水十余米开展水质探测的小家伙。胡博士透露,不久前,机器鱼执行了第一项科学任务——前往太湖勘测蓝绿藻暴发的原因,并带回了关键的实验数据。
在互动实验展区,来自中关村一小五年级的董豪泽,正在给同龄人演示如何用活性炭等简易过滤器清洁污水。作为当天的节水小卫士,小董同学将一杯被颜料染红的水倒进过滤器后,说:“看,过滤后水的颜色并没有变浅。这说明很多污水清理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大家要好好保护身边的水资源。”
记者了解到,今年科普日期间,本市部分社区、高校等还将开展一系列贴近公众生活的科普活动。其中,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道格拉斯·奥谢罗夫与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伊瓦尔·贾埃佛两位诺奖大师,将与公众面对面交流最新的科学前沿发现;而播放多部国外科幻大片,且视听效果震撼的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周,也会在此期间于中国电影博物馆闪亮登场。
全国科普日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大科普活动,从2005年开始每年9月的第3个公休日被确定为全国科普日集中开展活动的时间。据初步统计,今年科普日期间全国各地将组织开展4500多项重点科普活动,预计参与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