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西分赛区比赛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协、教育局,各高校科协:
为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科普创作,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品牌,整合资源,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经研究,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教育厅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西分赛区比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重点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考查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月至2025年5月
三、组织机构
(一)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西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江西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协办单位:各设区市科协、教育局
独家公益支持: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二)大赛活动办公室
大赛活动办公室设在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江西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大赛的总体统筹,确保大赛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四、参赛对象
(一)中学生,指就读于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的全日制学生。
(二)大学生,指就读于大学(含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全日制学生。
每支参赛队伍由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组成。其中,创意作品项目由2-4名参赛选手(鼓励女性参赛)和1-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科普实验项目由2名参赛选手和1-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同一选手不得跨队参与同一或其他命题比赛,指导老师需为全日制学校指导老师。
五、赛制设置
(一)竞赛项目
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类项目。
创意作品项目:突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鼓励学生在相关背景下发现身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型,创作相关作品。
科普实验项目:突出任务驱动,将竞赛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利用指定材料,自行设计并搭建装置,在指定区域完成预设的任务。
类别
|
命题
|
对象
|
说明
|
创意作品项目
|
人机协作
|
大学组
|
在未来人-机-物混合的大环境下,人机协作可充分融合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不同特点,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执行协同感知、决策与执行等任务。
|
科技改变生活
|
中学组
|
科学、技术、工程、人文和艺术的多维视角,聚焦“科技改变生活”的主题,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装置或原型系统加以展示。
|
科普实验项目
|
未来太空车
|
中学组
|
以太空探索为背景,鼓励学生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面向未来开展创意实验设计,利用指定动力系统,自选材料制作装置,在赛道上完成行驶和攀爬等指定任务。
|
(二)赛程设置
大赛设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1)初赛环节
创意作品项目初赛由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江西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实施,面向全省各有关学校征集作品。比赛形式为线上提交作品,线上评审。
科普实验项目初赛由各设区市科协牵头组织实施,赛后按照分配的复赛名额(见附件1)择优将晋级复赛人员名单发送至邮箱:jxsqfx@126.com
(2)复赛环节
复赛由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江西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六、奖项设置
(一)初赛奖项设置
初赛奖项设置由各设区市科协参照复赛奖项设置自行确定。
(二)复赛奖项设置
复赛获奖证书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教育厅共同颁发。创意作品项目各命题初赛前50名进入复赛,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8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
科普实验项目按照各设区市分配名额进入复赛,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8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无成绩者不予评奖。
(三)优秀指导教师奖
所有复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队伍的指导老师均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四)优秀组织单位
根据参赛队伍规模、参赛组织情况、获奖情况等评选优秀组织单位。
七、报名方式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参赛选手)登录大赛官方网站http://kepudasai.cdstm.cn/了解活动详情并注册报名,上传参赛资料。
八、进度安排
(一)赛事筹备、启动申报(2025年1月-3月)
确定赛事方案,发布赛事通知。各设区市科协、各高校科协广泛组织动员学生报名参加比赛,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5日。
(二)初赛(2025年3-4月)
创意作品项目初赛采用线上评审的方式,由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对各参赛队伍提交的项目研究方案、项目研究报告、研究日志、程序清单(如有)及参赛承诺书等进行线上评审确定入围复赛名单。初赛上传资料截止时间为4月10日。
(三)复赛(2025年5月)
复赛采用作品陈述、现场制作、现场答辩等方式,由评审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确定复赛一、二、三等奖奖项,择优推荐入围全国决赛名单。
(四)赛事总结、组织参加国赛(2025年6月-8月)
发布获奖通知,发放获奖证书,组织入围国赛队伍进行申报,参加国赛。
九、参赛说明和要求
(一)比赛为公益性质,自愿报名参加,不收取任何费用。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比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二)提交作品不得为本大赛往届省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提交作品不得为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如有违规,一经查实,取消参赛资格。
(三)创意作品项目—人机协作大学组初赛命题规则、创意作品项目—科技改变生活中学组初赛命题规则、科普实验项目—未来太空车中学组初赛命题规则详见附件2、3、4。
(四)所有参赛队伍必须通过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并提交作品,方视为有效参赛队伍。创意作品项目参赛队伍需另将相关资料发送至邮箱:jxsqfx@126.com,以便进行备份存档。
十、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万昱汐18170842698 吴子龙15070001519
0791-86500371
邮箱:jxsqfx@126.com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608号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江西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邮编:330000
附件1:科普实验单元项目—未来太空车复赛名额分配表
附件2:创意作品项目—人机协作大学组初赛命题规则
附件3:创意作品项目—科技改变生活中学组初赛命题规则
附件4:科普实验项目—未来太空车中学组初赛命题规则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西省教育厅
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