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国等欧洲国家科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特点
1、政府重视科技教育,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科技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实现途径。法国政府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法国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供了有力保证。
其一,重视青少年早期科技教育。1996年,法国提出了从幼儿园开始进行自然科学教育,重视早期科技教育的理念;并发起了一项全国性的科学教育计划——“动手做”(LAMAP,法文直译为“动手和面”)。该计划强调尊重儿童的求知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动手做,从而引发儿童对科技从好奇到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自觉性。这一计划在法国甚至欧洲其他国家已经备受推崇,深入人心。2000年,我国教育部和法国科学院签订协议,正式从法国引进“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并命名为“做中学”,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开始了初步的探索研究。我国开始逐步重视对青少年的早期科技教育,该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共识。
其二,善于鼓励和引导青少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当今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自然科学及其应用,科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一种战略性需求。法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设置了科学技术课程,并确保学时和教学质量。此外,政府还根据教育评估和理论研究的结果,不断改革和完善科技教育制度。法国政府还通过出台鼓励政策,给予经费支持,提供便利条件,拓宽传播渠道等,不断为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学习和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三,注重对青少年实践能力的开拓和培养。法国政府和学校将每周三下午的时间留给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四,尊重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
在学制设计上,变传统的升留级制度为弹性升级制度。将小学分为准备学习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巩固加深阶段3个阶段,每3年左右为一个阶段,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与小学的前两年合并为基础学习阶段,使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更好地衔接,而且适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在课程方案上,学校和教师有灵活掌握学科教学时间的权利和空间,可以对具体学科的周课时量进行调节,对总课时量也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为学校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和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组织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在班内或年级内把学习进度接近的学生集中起来,组织同进度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具有相同兴趣和学习节奏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
2、立足于兴趣培养和能力培养,以人为本的科技教育理念
法国科技教育的理念主要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将科学教育的功能定位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注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一方面,科技教育重点在于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上讲究循序渐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多以互动和探究形式来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给青少年创造了按照自己个性爱好来选择未来发展的环境。青少年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就接受了职业实现的教育,这些教育将职业谋生和个人爱好紧密结合,使青少年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客观的了解。
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也应更多的体现人本主义,要明确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将来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本质上应该同科学探究和科学家的实践活动一致,用启发、探究等形式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潜能。
3、建立科普主体多元化和科普形式多样化的模式
不同的科普主体有不同的优势,科普教育要深入民众首先要建立主体多元的科普工作格局。法国等欧洲国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发动各类科学传播主体的积极性。政府扮演一个发动者的角色,有推动和鼓励的职责;同时要广泛调动其他的社会群体,如团体、企业、个人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法国教育部门积极支持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并且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法国最精彩、最有意义的科技活动很多是由社会科技团体组织的。除了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鼓励外,欧洲的企业在做科普的时候的理念也是值得借鉴的,他们认为公司的盈利来自公众,致力于科普是一种既能很好的回馈社会,又能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方式,是双赢的局面。
在欧洲,志愿者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科普力量。政府和相关组织非常重视讲解员、辅导员、志愿者等科普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这些个人对科普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愿意为之付出,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组织非常注重和他们建立情感纽带,对他们的工作和付出给与尊重和支持,并提供便利。
从我国的科普现状看,政府及相关组织仍是科普的绝对主力军,在科普经费的投入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广泛的群众性科普活动。但是单一主体即使优势再明显,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公众的多样化科普需求,科普主体的多元化及其发展,是将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公众,为公众广泛知晓的必经格局。
除了科普主体多元化外,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应注重多样化传播形式。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公众更好的了解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欧洲各国的科技馆在规划和设计之初就着眼于多元化需求和功能定位,从而满足公众科学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更有效的向公众传播科学,避免了科技场馆“千馆一面”的现象。各类科技场馆还要重视馆内科学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减少在展览内容、传播方式上雷同和简单重复的现象,传播形式不仅仅限于科普展览,还包括大量内容丰富的互动式参与式活动,科普讲座,视频电影等。
4、润物细无声——重视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公众对科普资源有广泛多样的需求。对科普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和共享是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
重视网络科学技术普及是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普遍共识。在巴黎几乎各个科技馆和博物馆都建有网络虚拟馆,青少年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以进入感兴趣的展区,看到展品图片和介绍,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巴黎发现宫转上一圈,体验一次科技盛宴。“奥尼赛”网是一个鼓励青少年学习理工科的很典型的网站,网站上可以搜索到各个行业的介绍、所需技能、学习信息等,为青少年从事科技工作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动手做”和“花粉网”等网站给教师们提供各种科技信息和科技教育资源,交流平台把教师们的疑难问题、创新性想法和做法汇集形成数据库,将这些资源提供给更多的科技教师交流学习。“欧洲科学网上论坛”是科学家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论坛上汇集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的观点和看法,公众除了可以学习理解,还可以通过网上提问与科学家直接交流。
法国还很重视开发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资源。例如卢浮宫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就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各类科技场馆,如巴黎发现宫、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科技活动中心以及法国科学院、科学协会、社会科技团体等都不断开发各类青少年的科普出版物、电子读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