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 全国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光明日报】以青少年为重点 加强海洋科普教育

2020-08-03光明日报本文被阅读过4020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建设海洋强国,筑牢蓝色梦想,不仅需要强大的“硬核”科技力量,也需要丰厚的“柔润”文化力量。近年来,在国家、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海洋科普教育平台不断扩展、途径不断丰富、力量不断增强,取得了丰厚成就,也面临着更多责任与挑战。

  加强海洋意识教育,青少年是关键。我国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从文化传统看,我国以陆地文明为主导,受“重陆轻海”观念影响较深,海权意识、海洋文化不够入脑入心。从时空分布看,空间上沿海地区、涉海高校的海洋科普教育力度较大,其他高校资源投入相对有限;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等特定时间节点,尚未实现常态化。从工作体制看,缺乏完整的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体系。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意识和海洋参与意识普遍薄弱,大多数高校未开设海洋类通识教育课程。从海洋科普投入看,科普设施及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尚不到位,社会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

  纵览国外,自21世纪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制定了很多与海洋教育相关的政策,激发了国民对海洋的兴趣。比如,德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将海洋科普知识写入教材,充分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大学阶段则侧重海洋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重视培育海洋科学技术人才,还大力支持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资源保护、行政海事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育。再如,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了大量海洋教育项目,向全体公众提供包括海洋科普网站、视频、海报、游戏在内的多种宣传媒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性海洋文化氛围。

  加强我国海洋科普教育,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倡导寓教于乐,创新科普教育载体形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科普内容趣味性;开展常态宣传,加大海洋科普教育力度,内陆高校、非涉海高校加大海洋科普教育投入,通过建设海洋云平台、与相关海事单位联动等方式,让更多师生走近海洋、了解海洋;夯实根本,健全海洋科普教育体系,探索将海洋知识课程正式纳入我国课堂教育内容体系,实现海洋文化知识传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明确职责任务,完善海洋科普激励政策,明确高校等机构的科普宣传功能。建议高校开设海洋科普类通识课并向公众开放,涉海科研平台主动开展海洋科普研究,将海洋科普宣传成果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作者:郑金海,系河海大学副校长、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