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尽最大努力保护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
尽最大努力保护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院士是一位热衷于培养中小学生对科技好奇心的科学家。11月21日,由中国科协和科技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京闭幕,吴岳良当选了此次活动期间新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主席。“无论是国家创新的未来,还是自己的科研工作,总是希望能后继有人。”吴岳良说:“这就需要培养好接班人,科学家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和热情。”
理想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如今即便是在幼儿园门外,也有机器人、计算机编程等兴趣班广告,家长们该怎么选,从何时开始呢?吴岳良对此笑言:“这很难给出标准答案。”
在他看来,理想的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科学教育与‘从书本到书本’的应试教育不同,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分析和思辨的能力,对兴趣的启发是第一位的。”吴岳良说,不论作何选择,家长都要耐心的与孩子沟通,观察他们的兴趣,慎重选择,不盲目“跟风”。
据吴岳良介绍,此次活动上,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3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50余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科技教师和科技教育组织专家,也就如何保护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进行了讨论。
大家建议应该以培养科学兴趣、拓展国际视野为导向,举办更丰富、多元的科技竞赛及交流活动,引导更多青少年培养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将开发“一带一路”文化、科学课程
“青少年天然就有一颗好奇和探究的心,如何让这种热情引导后续的学习,启发持续的创造力,是不同文化环境、社会发展阶段下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吴岳良看来,科学是真正无国界的语言,应以科学教育为纽带,结合人文交流,引导各国青少年超越文明的隔阂与冲突,理解和认同文化的多样性。
而新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的目的正在于此,这个委员会还有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刘阳、国际科学院组织科学教育项目国际委员会主席李怡章、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主席漫泽·胡塞恩·索木尔及乌克兰少年科学院主任奥克森·利索维担任副主席。目前,大家正在合作开发“一带一路”文化融合科学教育课程,这将是与“一带一路”科技、教育、历史和文化相关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课程,有可能还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而开发。
“我们有责任关注并发掘人类发展对科学教育的新需求,开展合作、分享资源,谋求各国科学教育的共同发展,共建科教资源交流平台、共享科学教育发展成果。”吴岳良表示。
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是世界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而科学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吴岳良说。在他看来,科学教育如果推动的好,能够真正引发青少年对创新和探索的兴趣,就能够保持住学习的“后劲”,这会成为青少年进入大学阶段的驱动力,“有了想挑战的事情,有了好奇心,他学习和钻研的目标就不再只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他最终的目标是要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创造新的知识,这种驱动力会让青少年劲头越来越足。”
对此,多国专家们在北京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科学教育合作倡议,呼吁全球关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大家普遍认为,科学教育应当获得政府部门、科教组织、企业机构、学校和媒体等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参与,全面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未来公民科学素质。”吴岳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