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教育成为会同县一张靓丽的名片,科技教育成果也捷报频传,2016年第3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奖,2017年第38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9奖,2017年,《会同县古树名木调查研究》科技实践活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一等奖,2018年,获全国、省20余奖项……取得傲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会同县一名科技教师和他的科技团队的辛勤付出。
他就是朱朝义,会同县第三中学的一名普通生物老师,土生土长的会同人,至今已经坚守教育一线32个年头,两鬓发白见证了他的兢兢业业,学生们感受到科技之花在指尖绽放的欢笑是给他的回报,也是他投身科技教育的无限动力。
返乡任教,成立科技创新团队。
早些年,怀揣着自己的教育梦想,朱朝义背井离乡,到发达地区任教,良好的发展平台、先进的教育理念,让他充分见识了科技教育的魅力,也让他下定决心,要把先进的东西带给回家乡孩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08年,学有所成的朱朝义毅然放弃名校的优厚待遇和发展平台,回到家乡任教。“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也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谈及十年前做的那个决定,朱朝义为自己感到自豪。
家乡科技教育事业滞后,如何打破僵局,这成为朱朝义返乡任教遇到的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何不组建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呢?于是,朱朝义放弃了休息下时间,开始了向领导汇报、给同事做工作之路。
成立科技创新团队,经费经常得自己掏,休息时间基本被放弃,很多老师都是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只有少部分老师愿意听朱朝义把他的想法讲完。“当时,朱老师找我谈了很多次,勾勒了美丽的蓝图,我被他的诚恳所打动。”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会同县第三中学杨海波老师坦言,当初朱朝义的那股拼劲是他愿意加入进来的一大原因。
在 朱朝义的不懈努力下,科技创新团队终于成立,得到了领导、同事的支持。可是,仍然有不少的家长不理解,认为会浪费学习时间,影响升学,甚至在参加省赛出发前匆匆赶来阻止自己的孩子参加比赛。面对这种情况,朱朝义心中很清楚,只有拿出了让人信服的成绩,别人才会停止质疑。
即刻出发,科技创新屡获大奖
一个好的团队,掌舵的人必须足够优秀,才能走得更远。朱朝义积极订阅专业期刊,购买专业书籍,和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不断坚持自学;积极参加“国境计划”等业务培训,每次参加学习力争最先到达,最后离开,不放过每一个精彩内容。同时虚心向同行学习的同时,经常通过QQ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专家学者求教,自费登门拜访专家教授,从他们身上获取专业支持和精神力量。
2015年,他们带领学生开展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消费者和行业的自律是很难解决的,于是大胆写信给李克强总理探讨这一问题并获回复,为怀化市列为全国相关项目试点市,以及国家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作出了贡献,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带动社会上的人们纷纷加入到“绿色快递”的行动中来。2018年6月,参与该活动的同学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是,不过更为重要的,给李克强总理写信获得商务部回复,社会责任将成为他们的骄傲并陪伴终身。
2016年,朱朝义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指导学生围绕会同县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发现了古红豆杉群中的长寿少癌村,进行了“古树崇拜”等生成性小课题的研究,研制的古树“二维码保护标牌”并获全县推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生态科学研学旅行基地,推进了马鞍贡田等古树群旅游开发,并提出了建立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科技实践活动成果《会同县古树名木调查研究》获2017年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时,朱朝义意外发现一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龙虾花”的野生凤仙花,极具观赏价值,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地形成了一股“龙虾花”热,前往观赏的人络绎不绝。科技创新团队将发现龙虾花的地方列为“科技教育基地”,进行了包括人工栽培、抑菌实验、物种鉴定等一系列研究,针对这种奇异花卉有可能被破坏的现状,向当地村民建议通过综合性旅游开发来促进“龙虾花”的保护,并以此名义积极向上级争取了村道硬化和渠道改造项目,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助力。所拍摄的科学探究片《会同龙虾花》获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精品视频,科技实践活动成果《龙虾花探秘》荣获2018年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团队的关注热点,关心社会的责任感,以各种方式参与社会公众议题。创作的科普动画《扬子鳄的新眼泪》,讲述的是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过量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而扬子鳄等动物的性别是由生长发育时的温度决定,生长发育时的气温过高,就有可能导致其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而濒临灭绝的故事,号召人们崇尚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该动画从小入着眼,引出社会大问题,让公众在了解有趣的生物知识的同时,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作品荣获第38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以德育人,帮助学生找到自己。
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朱朝义始终把“育”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胸襟开阔,唤起自身身上的“善根”;在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认真细致、数据实事求是,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绝不允许随意伤害任何动、植物……,
朱朝义坚持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坚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教育信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公平地对待并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是进行耐心的辅导和鼓励。积极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如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研究中,从“计划决策、动手操作、搜集资料、活动态度、组织合作、创新发现、活动成果”等七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科技教育,对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加以培养。2015级学生梁某,原本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在得知他有动画创作方面的特长后,动员他加入科技创新小组,指导进行动画创作,并屡获大奖,终于让他重新树立了信心,激发了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同时,努力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探索“生活化”的生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健康和急救常识教育。如在讲述激素调节时,从“更年期遇到青春期”的角度,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朱朝义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探索出融科学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科技教育新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彰显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无限魅力。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大奖40多项,改变了作为边远山区学校科技教育的落后状态,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