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科发展前沿,放飞科学梦想——2013重庆大学科学营学院体验日活动
7月9日上午,2013重庆大学科学营的第三天,200余名营员集合在曙光初照的B区羽毛球场,准备奔赴各学院进行为期一天的深入和细致学习。营员们以小组单位分别到重庆大学12个学院,涵盖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听取各学科学术报告,参观国家级或教育部及重点实验室,动手科技实践,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活动创造了营员接触学科前沿和知识的良好机会。
建筑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材料、土木、机械、动力、电气、生物、生命科学、光电、计算机、自动化、资环等学院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和科技体验活动,激发营员们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加深了解,启迪科学研究之路。
生命科学院
如在生物工程学院,营员还未靠近,就可以看见学院楼外巨大的欢迎横幅及展板,志愿者和营员们在生物工程学院负责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五楼的会议厅,在会议厅里,宋老师向营员们细致介绍了生物工程这个重大年轻的理科学科和发展规划,同时他也诚挚的欢迎营员们将来报考重大,尤其是对生物工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重大来研究学术!在这个简单却不又失趣味的科普报告里,宋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现象,比如说重达千斤的南瓜,世界上最高的人和最矮的人……一次又一次掀起了营员们的热烈讨论,当老师提到微型番茄的培育时,一位营员举一反三提问“是否可以将这种‘压缩’的生物技术运用到我国人口控制上”,老师不仅肯定了营员的大胆想法,还热情的和营员们讨论了起来。除了讲座之外,下午他们进入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参观。
在电气工程学院,营员们收获了不少电气工程领域的知识。在观看了一段电气的科普视频后,营员们在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中了解了恶劣环境中电气外绝缘放电特性及其在电网中的工程应用,深刻体悟到电气工程是个实用性极强并需要反复钻研的学科。电气工程学院熊小伏教授还与营员亲切互动,探讨有关电气领域的问题,启发了大家的思维。一位营员问道:“雷电的电量很大,可以收集雷电用来发电吗?”熊教授首先对同学的创新思维表示了肯定,并回答:“雷电能量的确很大,但是往往只有一瞬间。所以需要选择和探索合适的接收雷电的材料才能做到。”新材料的发明,还是要靠广大科技新生力量的支持。在座的营员们就是明日的科技之星,更多的创造要靠他们的智慧与激情来完成。互动结束后,营员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研究中心,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研究中心,电工新技术及其在电力安全中的应用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在国内外都是领先的,为我国的电气工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营员们在赞叹这些功能强大、历史悠久的实验室之时,亦表现出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说不定,未来的电气工程专家将在他们中间诞生。
动力学院
在动力工程学院,营员们参观了化学研究室,了解了有关微生物能源转换的知识;还参观了微尺度传输现象实验室、强化与动力系统联合仿真控制实验室、煤燃烧技术实验室、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基地等,零距离接触这些高端的仪器,对能源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参观中,营员们得知了生物电池的运用以及前景、能源热能保存在地下再利用的构想以及废物再利用的一些探索。营员们还欣赏了能源科普短片,充分认识到目前严峻的能源形势。精美的短片给了营员们不少启发——电解水产生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的综合利用,人造植物提供能源等。动力学院的研究生们也在一旁热心辅导,将营员分成了四个小组,提出了一些有关能源的问题让小组自由讨论。
材料学院
营员们通过参与不同的学科学习,不仅进一步培养了对科学浓厚的兴趣,而且更好地体会到“体验科技,梦想启航”的科学营的内涵和宗旨,将对营员们未来从事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起到重要启迪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