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标识装置(谢航滨 摄)
8月19日上午9点,黑龙江省科技馆内,随着“小车”撞击到多米诺骨牌,小球沿着螺旋轨道运动等科学实验装置启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标识被点亮,标志着这项工作在经过3年多试点后,即将进入到试点推广阶段。
启动会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主持,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赵有利,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处长李卫强,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校外教育处处长吕同舟,黑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闫永华,黑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铭铎,唐衍伟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和地方科协,19所科技场馆的项目负责人约120人参加了启动会议。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标识被点亮(谢航滨 摄)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2006年共同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科技馆、科普类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校外科技场馆增强其科技教育功能,设计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参观体验,促进校外科技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把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2006~2009年,全国累计48家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参加了试点工作。2010年起,本项目将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36个示范推广区,并在19所科技场馆开展深化试点工作。
李卫强表示,要用合理的机制保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可持续性,努力从部门地区的学校和科技场馆的小范围试点要扩展成常态的普遍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科技场馆持之以恒,各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拿出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科技馆教育活动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着力解决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会议由李晓亮主持(谢航滨 摄)
吕同舟在讲话中表示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落实保障学生参加校外教育、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经费,通过“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在试点推广工作中,加强跨部门的合作,更好地把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学校教育之中,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规律,切实把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经验。
高勘在讲话中表示,三年来,“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在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相结合,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希望试点工作要继续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思路,各试点单位广泛联合有关部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探索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达到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校内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优化社会科普资源配置,提高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赠送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资源光盘(谢航滨 摄)
启动会上,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赵有利向“科技馆活动进校园”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推广区代表赠送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资源光盘。该套资料包含了十余个主题的数百项适合中小学课外校外开展的科普活动资源,为示范推广区科技场馆更好地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