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事件 > 事件 > 全国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深度撞击”:大科学项目能起大科普作用

2005-07-21光明日报本文被阅读过12408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光明日报2005年7月21日讯 前一阵的“深度撞击”,作为科学事件,虽不至于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则肯定无疑。时至今日,围绕这场“撞击”,媒体所掀起的报道热情仍余波未平,与“撞击”有关的深度报道、背景知识、专家解答等内容还大量充斥着荧屏、广播和版面。要说科普,这确是一次扎扎实实的科普行动。
  
   人类在太空点燃一束亮丽的“焰火”,亿万双眼睛关注这激动人心的瞬间。这中间会启迪多少求知少年追求科学的心智呢?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宣传进行“深度撞击”的意义是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的安全,这怎不令公众对科学家怀着敬意。就连实施“深度撞击”的代号也选择了与此前上映的大片同名,这绝不是随意地将虚幻变成现实,这迎合了公众的一种心理期待。

    “深度撞击”计划,总耗资3亿多美元,在美国也就相当于一、两部大片的投入,这在美国的科技计划中,算不得真正的大投入。而就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实施这一项目也并非难事。难怪国际上有科学家将这场撞击称为“科技秀”。这场“撞击”究竟能有多大的科研收获暂且另说,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不得不叹服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思路,特别是美国科学家致力于拉近科学研究与公众之间距离的努力,是很值得我国科普工作借鉴的。

    相比较,我国的重大科学项目却很少有人知道。普通公众不知道科学家在干什么。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少,重大科学项目还不多的客观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有科学家方面的原因。我国科学家在确定重大科学项目的时候,一般仅从学科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对公众进行科普的需要,个别科学家更视媒体的宣传为干扰其科研工作,而不愿配合。

    为什么会造成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对待科普态度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在投入体制上。国外的科研投入是多元的,主要靠纳税人的钱,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必须不断向公众宣传,以赢得公众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与此同时,在科研项目设计上,也必须更多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才能使科研项目持续下去。因此,在公众的视线里,美国的大科学项目总是接连不断。而我国科研投入还是以国家投入为主,科研项目的决定权也是在专家咨询基础上,由政府部门进行决策,而科研的结果只需经专家鉴定或论证即可,这便导致科学家缺乏积极接触公众的动力,也使我国科研与科普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无法突破。为此,国家甚至采取行政措施,将科研报告与科普报告这两项工作捆绑在一起,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社会上叫得响的科普作品仍是寥寥无几。

    因此,当前要加快科研投入体制的改革。只有科研带科普,科普促科研,大科学项目带来大科普机遇的机制建立之日,才是科普工作进入崭新境界之时。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家投入在科研总经费中的比例正呈不断下降趋势,科研投入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中国科学家们走近公众、走入公众当指日可待。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