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31日,2010年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西南地区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有关全国学会科普部的1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中国科协颁布实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后,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区域性经验交流会。
会议指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是2010年中国科协保留的8个评比表彰达标活动之一,其建设和发展是推动科普社会化、打造科普平台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对提升我国科普能力、繁荣科普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应充分认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希望科普教育基地今后能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集成,明确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做了题为“对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几点认识”的专题报告。报告结合《2009年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介绍了我国目前科普基础设施特别是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概况,参考实际案例介绍了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会议期间,贵州科技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四川峨眉山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西藏山南地区气象科普基地、贵阳供电局节能展示中心等8位来自科技场馆、社会公共场所、科研院所和生产设施等类型科普教育基地的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就科普教育基地如何提高科普展教能力、加强科普资源开发能力、加强科教联合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心得和体会。
各组按照科普教育基地的分类,围绕大会交流主题专门进行了分组研讨,并选派代表汇报了交流成果,对中国科协如何推进科普教育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大家普遍认为,科普不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系统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科普教育基地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见证。
会议搭建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交流平台,密切了科协组织与科普教育基地的联系,明确了科普教育基地今后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做好科普教育宣传工作的信心。今后,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好科普教育工作,支持特色展教项目,继续为科普教育基地提供各类交流和培训机会,搭建宣传平台,为科普教育基地提供对外宣传的窗口。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副主任单长勇,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任湘生以及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活动中心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后,与会人员对贵州消防教育馆、贵阳药用植物园等贵州当地特色科普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考察,深入了解他们发挥科普服务功能的情况,实地分享了经验和做法。
背景链接:
2009年4月,中国科协颁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试行)》。认定办法规定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当具备的条件,明确了申报资格、申报程序、步骤和认定办法,提出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命名期限为5年。命名期结束后,经综合评估认定为合格,可被继续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9年5月,根据认定办法,中国科协启动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综合评估工作;2009年12月,经过社会各界申报、推荐单位推荐、专家集中评审,中国科协新核准认定了409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3月,经过对第一、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综合评估,中国科协核准243个单位被继续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至2010年,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已达到649个。
2010年,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数量由原先的36个增加至85个。其中科技场馆类23个,社会公共场所类24个,科研院所类24个,生产设施类和其他类共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