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基层动态 > 云南 > 其它活动

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09-04-28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本文被阅读过20247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郭慧光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也许,你生活在高原,头顶[1]蓝天白云,你正在一叶独木舟上徜徉。
也许,你家在田园之中,晨雾中看炊烟袅袅升起,送晚霞依依离去。
也许,你住在高耸的“水泥森林”之中,迎旭日升腾,看车流驶入人海,紧张的学习、应试和生活合奏着“交响乐章”。
每个人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生活和环境,但谁都得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环境。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有多少奥秘,有多少故事。其中讲环境和环境科学则往往都是“不讲不知道,讲了吓一跳”。
也许,你在感叹之余,会同我们一样因此而关心环境、关心环境科学,为使我们国家和全人类为实现清洁文明而充满活力的乐土而共同奋斗。
最新研究表明:
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年均)近百年来上升了0.74摄氏度,进50年来的升温率几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100倍;
预测按现温室气体增速,100年后(2100年后)再将上升1.1~6.4摄氏度;1970~2004年34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净增70%。其原因主要是人口数量和人均能源消耗量增大所至。
据中国中央气象局报:
1908~2007年(近百年)地球均温升高了1.1摄氏度。自1986年以来,中国连续经历了21个暖冬,后果:海平面上升加重了风暴.潮水的致灾程度,加大了洪涝威胁;造成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损坏,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冰川和高山冰川锐减,冰川和积雪融化又导致绿洲及山下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全国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气象灾害变频致农牧业受损增大。未来气象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中国将成为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我们的环境:(按几何空间尺度分)
(1)大环境:五大圈层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生物圈
(2)中环境:地域或区域性环境、全流域、城市、乡、镇、湖泊等
(3)小环境:一个池塘、一个河段、城乡局部、一个群落、一个聚落等
(4)微环境:一个机体、一群细胞
2.人类发展面临的困难
——两类环境问题:
(1)自然自身的污染与破坏
(2)有人类之后愈演愈烈的污染与破坏
——1986年内罗毕(肯尼亚)世界环境会归纳10大问题:
(1)沙漠化
(2)森林植被破坏(砍.烧.占……)
(3)物种灭绝加速(动.植物)
(4)全球人口剧增
(5)水资源面临“枯竭”(越来越少)(已与利用的)
(6)渔业资源面临“锐减”
(7)淡水(及海洋)面临严重污染
(8)农药问题(大量使用,也包括化肥)
(9)全球气候变化,气温明显上升
(10)酸雨日趋严重
以上问题,概括起来可以说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环境问题:
(1)人口剧增,地球拥挤,粮食危机
(2)能源和资源的匮乏(以及带来的问题)
(3)全球环境的污染(从各个尺度上都有发生)
(4)全球生态破坏(多尺度上)
1.问题的严重性
自从1986年内罗毕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之后各国学者研究深入……
――全球能源消耗导致地表二氧化碳在60年来增加了一倍以上,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弊大于利,愈演愈烈。
――上世纪60年代以石化(能源)动力,原料的技术革命即称为“绿色革命”推动了石化农业,取得的不得了的“成就”,粮食等产生物量的生产得到了一次飞跃。但是:由于大量耗石油.耗煤,不仅造成了(1)石油.煤和矿产(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性危机;(2)而技术的不完善,资源的浪费很大,大量的元素、化学物质“逃逸”到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圈中,造成了全球大.中.小.微多尺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规模)、生态保护的技术(和规模)远远跟不上污染和破坏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现代全球能源生产和利用的环境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
(1)现有的能源开发(成规模的)技术,大多都具有扰乱.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力量。
(2)现在尚无一种能大规模利用能源的工程技术不具有对环境的危害。而能够开发利用的所谓“清洁能源”、“绿色能源”也都难具规模(如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10%以上)。“绿色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海洋能(潮汐、温差、波、盐的浓淡差等)、风能、氢能(水分解的氢能)、生物能(如沼气、生物油、生物质质制的醇类等)、地热能、水能等等。
(3)目前人类也还没有把握认识和预测全球耗能不断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后果。
2.京都之约
1997年,全球多国在日本东京都召开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会,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仅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少国家未签字)。议定书规定将于2005年开始在全球生效。
按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减少5.2%排放。虽然美澳未签约,但民间响应强烈。2006年8月美国加州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环境保护法案《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响应了《京都议定书》。法案规定加州自己到2020年将要实现全州减排二氧化碳25%。此后加州进一步对其企业提出了碳减排的法案和碳汇交易规定;2007年美国北方十个州也启动了“区域温室气体行动”;美国西部五个州(俄勒冈、加州、华盛顿、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又联署了市场机制的(洲际)区域性减排计划,限制机动车排放.限碳排放,发展风能、太阳能、加强国际合作……
2000年全球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亿t/年):
① 美国  54.686(2007年58亿吨)
② 中国  31.926(2007年57亿吨)
③ 日本  11.268
④ 印度  9.087
⑤ 德国  8.351
⑥ 法国  3.401
至2007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大国。据预测2020年中国的耗能需求将比2000年增加一倍,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可能比2000年的排量翻一番,所以刻不容缓要减排。
3.中国的前景
为此,历时两年在1907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第一步2010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
为此,我国将要发起一场“环保风暴”,未环评和不过关项目要下;十多年来屡禁不止的“15小”要下;高耗能.高耗水高浪费的企业要下……目标和期间目标是建立中国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体系(工、农、城、乡),要痛下决心彻底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我国有自己特色的循环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和低碳社会,脱胎换骨才能实现多年理想的“跨越性”实质发展,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从引进.消化.吸收进入一新的发展自己知识产权的新经济时期,我们将要经历各种新产业改革,诸如:
     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低碳.循环经济的建立)
     整个产业结构和工业发展格局的改变
     整个农业结构和发展格局(“小生产”)的改变
     整个城乡发展模式的改革(特别如产地产权等)
     整个科技发展模式的改革(如自主创新等)
     整个教育发展模式的改革
     政治体制的自主创新和改革。(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式的低碳社会等)
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事业无国界,是全人类的事业。
1.节能减排,建立低碳社会
在家里,低碳生活并不难
(1)节能、节水、节粮、节油、节食品、节纸张用品……如: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贵一倍但寿长10倍且节电能66%;8亿人口仅每家改用节能灯(仅换盏灯)给环境带来的减排效应就相当于在全国公路上减少了500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2)新购电器选择节能电器:电磁灶、微波炉、冰箱、空调、热水器、锅炉等,不要使用“电老鼠”。
(3)电器在家中的维护和操作:任何电器不用时,不仅关开关,还应拔掉插头。冰箱位置远离电源,冰箱换热器应保持无尘;电器用品过滤器的及时清洁或更换;不要在没装满的情况下频繁运行洗衣机、洗碗机、洗菜机,冰箱存物以总容积80%为最佳;最好洗碗用手洗。(1度电等于电热水器15分钟的耗量、干衣器48分钟的耗量、电磁炉50分钟的耗量、吹风机1小时的耗量、1千瓦电饭煲1小时耗量、家用洗衣机2个小时的耗量、电脑2~3小时耗……)
(4)尽量在家中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特别是塑料制品。
(5)合理使用冷气和暖气,除“春城”外,大多.很多城市都必须使用冷气暖气,是家庭主耗能源,一般均占年总耗能的45%,因此一定要在最佳温度下(夏季26摄氏度)运行。
(6)尽量使住房隔热.隔风,家庭通风一定要可控。
(7)做好家庭节能审计(评估)。据美国研究:一个美国家庭支出在能耗上1500美元/年,通过采取简单的节能措施就可以至少节约450美元/年的开支。
(8)节约热水。如少泡澡,洗澡沐浴龙头采用可控温设定在48.88摄氏度以下的控温龙头,装小流量喷头等;前开门的洗碗机比上开门的更节能;选购洗衣机、洗碗机和洗菜机时应考虑对等用水量的原则,最忌“大马拉小车”。
(9)提高家庭办公室的能源效率:选用节能电脑(有电量管理功能的电脑通常可节能30%;笔记本比台式机节能90%;喷墨打印机比激光打印机少耗能90%,当然彩打比黑白耗能,尽量选择集打印、传真、复印、扫描于一体的多功能机。
(10)改用绿色能源:公寓楼.宾馆.办公大楼等都应改用太阳能;风力涡轮机或地热泵自己产生电能自用,还应采用冷热互换式的节能中央空调(至少年节能年20%以上)又叫热泵技术;在国外(如美国)已出现家庭发电.余电外卖(公用事业局)的“双向供电”范例。
 ★ 在路上轻松节能减排
l        巧妙驾车:如出行避开高峰;改变驾驶习惯;留心限速,不要超最佳限速长驶;均速启动和佳佳油门;避免急速行驶;定期保养等等。
l      请买节能的汽车。
l      请买混合动力汽车:如双燃料车(油-醇,油-电,油太阳能......)。
l      替代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乙醇。
l      讲卫生习惯,爱公物。
★ 在学校、在餐馆力行节约、简约
l        节电
l        节水
l        节粮、节菜,吃多少取多少
l        节约笔纸等文具用品
l        做好集体的固废回收
l        和谐师生,和谐社会,爱护公物、花草树木
★ 在企业,建立国家的节约型低碳经济工业体系
(1)低耗能产业技术,冶金、化工、机械、轻工……(这是我们面临的、最重的结构改革任务)
(2)低耗资源产业技术,提高冶化的回收率,低品位矿石的新型冶化技术,如化工冶金
(3)各行各业废弃物回收.分类.分拆分解后再资源化的技术。这在日本、欧美四五十年前就起步按企业.行业来进行,从纸和金属包装回收开始,发展到现在的回收、拆解、再选、再冶化、再作为原料回收利用的产业技术链。
(4)反对和改造目前我国拼人力高耗能高污染的拆解回收业,讲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对传统的、“新的”旧产业进行结构改造。如新的拆船业、废纸纤维、塑料回收、拆解、再制造业等。
(5)强化市场调节,开展无库存生产的技术改造,改变传统高耗、高污、高库存的全计划经济。
★ 在农村、在林区,在自然保护区推行有机和生态产业
5、6千年以来中国的农业就是养人的农业。中华民族的繁衍依托了这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存机制。通过农业的发展,驯化了诸如稻、猪、鸡、牛、马、羊等畜禽和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等。利用野生动植物、矿物等资源发展了中医药(藏.苗.傣.维医药等)业……但是在上世界中后期,但我们懂得了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时候,也“不慎”跌入现代化的陷阱;机械化、石化化、电气化的同时也发展了高耗能、高耗资源、高度浪费、高度排废(水、气、渣等)的产业,农业也污染化了(以石化农业产品无处不存在为例)。农业甚至比工业还危险,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量大.面广的(面源污染)污染产业。洋人的食品里有这素、那素、激素、重金属、化学品、添加剂(特别是食品、农副产品),催肥的、催生的、催长的、催眠的、催熟的.各种化学品,几乎都不是人体和动植物体内原有的、自生的物质。按照生态学食物链关系理论,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最后都会累积到人体,可以说今天几乎所有的人体都成为了一个受试的“生化反应器”。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难于和解和谐了。所以今天必须要以和谐为主旋律,今日建立低碳型、节约型.、循环型的有机绿色农业已刻不容缓摆在我们面前(若干代人的责任)。
目前我国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在农业措施方面,节能减排、摒弃石化农业道路是一项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传统农业结构的必行之道:
l        减化肥、减农药、减免化学除草剂,创建有机农业新方向是农业的理想性任务、方向性任务,要从现在开始.
l        建立各式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牧业、生态禽业、生态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副业、在涉农的方方面面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用有机和循环产业的原则方法打造,按照最佳投入,最低最经济的逐级耗能,物料逐级循环利用,逐级产出(产品)的原则组合设计最优生态链.其间利用中国传统的生物相生相克原理来防治病、虫害.只有最佳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才能有最佳节能、减排的效果。
这方面实例很是丰富的,如:稻田养鱼养鸭;桑基鱼塘;水稻混栽育种;粮.蔬.林混作的各种混林农业模式;蔬菜间作混作等都是一些小尺度生态农业基本模式。在现代新型生态农业建立方面,在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生产的良好前提条件下,亟待创新建立中型和大尺度的集约化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中国式的新型农林业。
l        选育推广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如:少肥、抗脊、抗病、抗虫、抗害等等又高产的新品种。
l        保护草地,遏制沙化,遏制荒漠化(北方);保护植被,遏制石漠化(南方)。
l        按照各不同农业气候带和适宜树种布局的原则,推广农地.农田的田地间造林.
l        大力发展沼气、发展生物质、制气利用、制炭返田再利用等农业生物质的生态开发技术。
l        大力研发减少温室气体,提高农林牧副各业生产力的新技术,如:油、肥、药低耗能、低成本技术;农田农地雨水蓄集补灌技术(在松散土表之下层作各种文章等)
l        研发护林护草防火新技术。
l        保护农耕地、保护林地,增加农林碳汇是目前全球强化陆地生态的基本措施和任务之一。
l        在农村还应不断出台新的适用的诸如有机沃土计划、节水农业计划、节能农业计划等等。
★ 在城乡建设中,从规划开始就要节能减排
城乡建设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最不节能减排的产业之一,所以当我们反省之中认识到在城乡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在过去的20~30年中对住房和用房盖了又拆、拆了又盖,耗费了无以数计的资源、能源,还制造了无以数计的废水、废气、废物等等。
今后的城乡建设硬是要把“百年大计”真正地放在首位了。城乡建设的节能减排要以城乡建设的规划开始,把百年、千年大计做根本性理念,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是规划、设计、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一个校园、一个小区……),谁也不能说改就改。可以考虑的城乡建设节能减排措施很多:
l        城乡建设中的低碳经济.绿色规划。
l        城乡的各行各业都应按低碳、绿色、生态的原则规划、设计和建设;也要用这些原则和规则改造城乡传统产业,不合乎这些基本原则的,要在城乡发展中逐步淘汰。
l        城乡服务、商业和旅游业都特别要注意“废物”、“旧物”、“垃圾”等的绿色循环再生利用。如在日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按企业、公司或行业逐步建成了最佳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的系统,小到小包装袋、废电池、纸.塑、木、棉纤维和各种化学品,城乡垃圾的清洁、焚烧发电及烧渣再利用、资源化分类利用等。
l        城乡低碳节能节水园林系统的创建。
l        城乡绿色交通体系的建立。包括公交优先,铁路一体,绿色航空业建设,绿色交通工具(从汽车到自行车)等等。
l        城乡节能、绿色、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应用。如充分利用太阳能、节水生态洁具、节能吸水保水砖、节能隔热(冷)防火建材、节能减排生态一体化建筑等。建立绿色消费观,创节能减排新生活。
2.社会文明建设
人与环境、人的社会与环境怎么和谐相处?对于过去曾经和现在也正在过度向环境索取的人类来说,已愈来愈突现了需要向环境“返还”的历史任务,就是叫建设人类美好环境的“口号”式“许愿”。
对正处于世纪交替,经济转型(也是全球都需要的经济转型)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任务已经由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来了。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对策就是我们对应气候变化最好的对策。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新的革命(当灾难都到来时,认定价值观念还有什么意义呢?)。生态文明将是一场人类文明史文明观的伟大创新。中共十六大上,胡总书记的报告把“生态良好的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新的四个文明,并作为整个报告的最后落脚点,这对于中国在新的一个世纪中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说,具有深远的变革性意义。
生态文明概念涵盖了两个层面上的内容: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生态基础;物质的数量、质量,精神的文明程度,社会制度的优秀成果,都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来。这样的四个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
(2)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体现着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的升华,同时也是其他三个文明的最终落脚点。
物质文明处理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文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精神文明处理人类主观世界的改造(认识论、人生观、自然观等等),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
而生态文明不仅涉及人与自然,消除社会不公,协调人际和谐关系的发展,而且还将与时俱进,引进许多新观念(人与自然的、人与人的、人与社会的)、新方法和新内容,这些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引入精神领域,引入政治领域都将可以全面协调、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态文明的目标:社会的公正。(包括人与自然的公正)。
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多样性,可持续性,整体性,责任性。
生态文明在我国当前的体现:如权利下放;扩大党派权责;扩大民族自治权限(内容.范围);保持多种方面的多样性;贴近人文,关心人和环境;保障基层民主决策权;保障人权(如监狱管理改革、废除劳教)等。
不管我们在节能减排上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如果我们在环境变化的其他方面无所作为,我们也仍将面临严峻的危机。所以简单地仅仅聚焦于节能减排是不够的。值得提醒的是,眼下不管多少人说着“减排”的话.做着“减排”的事,但仍在继续着其他违背自然法规和违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行为。所以深入生态文明教育,具体开展科学发展的再教育、再认识,就显得特别的迫切和重要了。
                                                                                          09.4


: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氟氯烃、水蒸气、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甲烷等。
(作者:郭慧光)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