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福建省科协、福建省教育厅和厦门大学承办的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圆满结束。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来自福建省内各县市14所中学的130名优秀在校高中生及13名带队教师聚集在厦门大学,通过系列活动感受厦门大学的人文气息和科研实力。
青春向党,奋进新百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为了加强对于营员的思想引领,并加深对厦门大学的了解,本次分营安排了《嘉庚号》纪录片观影、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植物贴画展参观和“学习号”红船游览活动。营员们在革命史馆、校史馆里聆听讲解;《嘉庚号》纪录片以胶卷的方式,真实再现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的建造与发展,从回忆中呈现科研情怀,营员观影过程中得以了解厦门大学在国家海洋学科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强劲的海洋学科实力;在植物贴画中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魅力;在“学习号”红船上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履历,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形成、落实实践与未来展望。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营员郑诚涛表示:“艰苦奋斗的百年已过,我们更要重整行囊,踏上新一次的征程。”
“学习号”红船专题党史学习
对话名师,思考新维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教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王传超教授为营员们做了专题科普讲座。从能源利用到人类演化,激发了营员们的思考,带来不同的关注世界的角度。此外,人文学院水海刚教授、曹剑波教授与数学科学学院的宋翀教授从学科角度出发,通过趣味互动和故事分享,向营员们介绍了历史、哲学和数学专业情况,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大学专业的窗。
“在我们之前的先哲穷尽一生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那传说中的大一统模型。他们还未完成的事业,应该由我们去努力。”晋江养正中学营员陈一歌听完讲座发出如此感慨,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对话名师的过程中,营员们以科学家为榜样,心中的科学种子已悄然萌芽。
孙世刚院士讲座
动手实践,探索新可能
厦大分营安排了系列动手实践活动,提升营员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营员们用贝壳作画,了解贝类生物的结构特征;用最简单的吸管、纸牌让鸡蛋飞得更高,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制作小型手抛飞机、感受力学与空气学的魅力;在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数学与智力玩具空间、厦门科技馆自由探索,认知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科技制作竞赛
朋辈交流,憧憬新未来
厦大分营邀请邀请学校优秀学生代表,同营员们分享学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内容包括科创竞赛、学术竞赛和军营生活。四位学长姐结合自身特长,为营员们指点迷津,让营员们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向往。
优秀朋辈交流现场
弦歌不辍,启航新征程
分营闭营仪式暨闭营晚会由营员们自编自演,畲拳、魔术、陶笛、合唱轮番登场,在精彩纷呈的节目中迸发着青春的激昂。来自宁德市民族中学的营员们用《夜空中最亮的星》和畲语版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青少年、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晚会表演结束后,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周林琪、姚祖婵老师分别为26名优秀营员和26名营员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和结业证书。全场合唱经典歌曲《歌唱祖国》,营员们的歌声慷慨激昂,充满着无限的自豪与深情。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活动也由此落下了帷幕,营员们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怀揣着分营期间的收获与梦想,启航新征程。
莆田第二中学营员郑康明在营员日记中写下了这一段话:“吾辈少年应如是,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在新时代中,如精卫填海,夸父移山,为社会建设,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闭营仪式暨联欢晚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