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2000年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国内高规格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活动。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首次走出北京,来到大学主办。2016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这所百年学府迎来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杰出高中生,他们将在这所被誉为“东方MIT”的高等名校徜徉科学与创新的知识海洋,畅谈科学成长经历与感悟。
小小科学家,并非在于年龄的大小,而是意在说明科学探索需要从小做起。在今天的参访过程中我们就发现这样的小小科学家十分引人注目。
陈佳颖: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集合
“两个展板的高度有点不一致,看着好别扭。”正在上海交通大学霍英东体育中心布置学生个人作品展位的陈佳颖用手托着下巴思忖着。于是,她自己垫着凳子拉拽扣着展板的线,尝试调整两个展板的高度。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陈佳颖不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科学体验营活动,比如之前她就有参加复旦科学营的经历,但是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的活动还尚属首次。
据了解,”小科学家们”上午到上海紫竹国家科学园区商飞酒店报道后,下午便来体育中心布展,为了尽早熟悉自己各项事务,陈佳颖很早就和其他同学一起过来了。展板上陈列着个人的研究项目,陈佳颖的课题有些与众不同。她关心的是“基于情感特征的歌曲自动模糊分类研究”,于是通过计算机算法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研发了一套用户交互工具。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为何会懂得如此复杂的计算机语言与算法,记者不由产生诸多疑惑。“平时我喜欢听歌,但是在听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基于情感分类的歌曲特征特别少,而且推送的歌曲也非贴合用户的真正心理需求,所以我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但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老师给了我一些向导性的建议。”陈佳颖对着展板介绍着自己的研究历程。
据了解,华东师大二附中在高年级有一个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匹配不同的辅导老师。因此,陈佳颖决心踏上这条寻根的科研之路,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查阅英文文献,学习不同的算法知识。在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是陈佳颖在访谈中反复提及的字眼。“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计划奖励颇丰,竞赛虽未正式启幕,然而对于这次比赛的意义,陈佳颖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成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并不觉得成功是所谓的飞跃,能够参加这次的科学奖励活动,是希望借助主办方提供的平台能够更好的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交流科学经验,助长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受百年交大的学术氛围。”
杨博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难题
作为第一个来商飞报道的“小小科学家”杨博文,他所带来的研究课题成果是关于手术病人智能化机械转运装置。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他平时一直对当前难以根治的疾病的治疗方式颇为关心,比如手术病人从手术台到病床的相互转移方式,而这种转移方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而且省时方便。记者来到该展位的时候,杨博文3D打印的手术转运装置已经陈列在台上,展位已经通过工作人员的验收。“以后我想成为一名医生。不仅医治人们身上的疾病,更要安慰病人们的心灵。对科学的探索使我觉得自己很有活力,这次能够来到交大参加这次活动,我非常珍惜,也希望能够以后到这所著名学府来学习深造。”杨博文是一名典型的山东人,身材魁梧,始终面带微笑。他期待自己能取得好的成绩,也会努力加油。
文/李龙飞
摄影/顾颖、赵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