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在北京工业大学礼堂举办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十周年发展论坛暨表彰大会”。论坛围绕我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发展以及科技教师的素养,邀请了著名科技教育专家宗光华教授等嘉宾作报告,颁发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教练员、优秀企业奖等证书。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为10家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论坛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蒙星主持
会上,宗教授认为机器人竞赛有三大意义:一、培养新生代的发散思维,为中国科技事业培育后备力量。二、为青年人创造科学环境。三、体现了新的科学思维模式。中国的教育模式正在由过去的STM科学思维模式转变为STEM模式。STEM分别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和 mathematics的首写字母,与STM相比多了“工程”元素,倡导“动手”能力的培养。宗光华还指出了竞赛存在的一些问题:“广度”、“深度”不够。落后地区开展的较少,参赛选手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另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作用发挥不够恰当,提高教师素质是目前科技教育的重点。
来自重庆二十九中学的优秀教练王希馗介绍,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不仅是科技的较量,更是创意和智慧的较量。通过比赛能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改善有重要指导意义。他认为作为一名机器人教师,要充当好引导、决策、服务、心理辅导等多重角色,让机器人大赛变成开发青少年智力和兴趣的“智能加工厂”。
“机器人大赛伴我成长,给我智慧。”北京交大附中教师、资深机器人教练刘毅一提到大赛就激动起来。他告诉记者,前三届大赛他都以选手的身份参赛,而后七届则以机器人教练身份参赛。他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注重科学化教学。对于不同的特点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