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科普爱好者、基层医务工作者及行业代表齐聚雄安新区,共同参加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主场活动暨首届雄安健康大会。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葛会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詹启敏等嘉宾出席活动。

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主场活动暨首届雄安健康大会启动仪式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为大会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说:“健康科普是从专业到百姓最重要的一环,是公众从‘被动治病’转向‘主动健康’的关键钥匙。雄安新区正在探索的‘以健康传播为引擎,以主动健康为落点’的人类未来城市发展新模式,意义重大。”
本次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旨在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打造一场融合未来感、科技性与实践性的科普盛会。活动采用“1+7+N”基本框架,即1个主场活动、7类主场系列主题活动和N场专项活动,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惠及民生,打造健康科普新范式,助力雄安新区科普示范高地建设。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揭牌。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启动仪式上,“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健康中国传播大厦——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等多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正式揭牌,标志着雄安新区在健康科普硬件载体建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詹启敏携手9位科普工作者与行业代表,会同现场大屏同步呈现的39位院士,共同发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传播时代健康强音》联合倡议,呼吁全社会延续“治未病”古训、践行现代健康理念。

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主场活动暨首届雄安健康大会现场科技感满满。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在健康科普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詹启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医生徐文斌等权威专家,围绕公众关注的健康热点,结合健康科普与科技应用作了精彩分享。
河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旭涛在致辞中说,省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认真履行牵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法定职责,“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日趋完善,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把个人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不断砥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大会还推出了《窗外是蓝星》科普电影公益放映发布环节。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机构出品,计划吸引超1万人次走进影院,沉浸式体验这场科学与视觉交融的科普盛宴。

小朋友被河北省科学院科普团队带来的食用菌模型所吸引。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此外,活动还设有未来科技与生态融合展览,集中展示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白洋淀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成果;科学表演与科技展演邀请机器人乐队助阵,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科技体验活动则涵盖AI编程营、“零碳建筑”参观及白洋淀生态行等项目,融趣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在河北省中药材交易平台展区,参会嘉宾驻足咨询。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