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蝉鸣聒噪,清华园中,一群紫色身影早已聚集在建馆报告厅中。没错,正是此次青少年科学营清华分营的同学们,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将在这度过难忘的五天。

五天的日程安排紧凑又劳逸结合。四节清华教授讲座便已让人不禁全身心投入其中,楼宇庆教授关于李杨“宇称不守恒”的故事,其中关于钴60的充满物理美的实验更是让人记忆犹新;还有周远翔教授的能源讲座、王青教授的粒子与场、宛小昂教授的脑科学讲座,这些讲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清华的学术氛围,也激发了我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同样引起学术兴趣的还有实验室的参观,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有关微通道的低碳实验室了。其研究的对象“微通道”作为反应容器在化学实验中的突破、在低碳减碳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无一不激发了我对该方面研究的兴趣。

当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属连续三天晚上的实验课了。第一天的搭桥实验,我们小组由于最开始大段时间用于设计桥梁结构而被大家认为无法完成时,大家没有泄气,而是团结协作,最后竟成了第一个完成的小组,并且桥梁承重性能也很强。第二天的护手霜制作,由于最开始的配比失误,导致护手霜粘度不够,但最后在我的一系列补救下成功做出了满意的成品。第三天的电路搭建更是令我自豪,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搭建好了成功的电路,并且帮助同一小组的同学完成了实验。实验中虽有失败也有遗憾,但我们身上的坚持不懈的品格,不到最后不放弃的毅力比实验结果更令我骄傲。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活动,比如参观核研院,校园参观,充满笑声和大家奔跑姿态的“定向越野”活动,以及话剧《马兰花开》的观看也让人刻骨铭心,邓稼先先生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爱国品格更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还有难忘的闭幕式表演。无论是港澳台同学还是大陆班级的表演,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的手电随歌声摇摆手臂,热闹的场面仿佛一场小型音乐会,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节目的表演和欣赏中,即使第二天大家便要各奔东西。

离别的早上是充满紧迫与不舍的,在急匆匆的赶路途中,清华校园和各位带班导、同学的面孔浮现在眼前,清华园中一群群身穿紫色上衣、骑着清华特有紫色单车的身影又从眼前闪过。到来时的不安、期待,离别后的不舍、回忆,都将化成我努力追逐梦想、为祖国奉献的动力。科学营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已成为我未来高三一年里奋发图强的动力与目标;“行胜于言”的规训如今仍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