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扬帆 梦想远航——德宏学子赴中国科学院大学参加2024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2024年7月16日至22日,德宏州科协组织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10名优秀学生及带队教师,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参加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怀着对高校的渴望,对科学的热爱,同学们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离科学最近的地方,与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建设兵团和澳门的160余名青少年朋友们相遇,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与名家大师“面对面”交流,开始了为期7天的科学与梦想之旅。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缘聚国科大,共筑科学梦。国科大分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营员们尽情探索知识,领略科学的无穷魅力,开启了融科普性、趣味性、人文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科学之旅。
营员们参观了物理学院球差电镜实验室、微推力和等离子体实验室、工程科学学院教学水洞,国科大师生为营员们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使营员们能够零距离接触真实的科研实验,学习科学前沿的实验方法。
在航空宇航学院飞行仿真实验室,营员们不仅参观了各式各样的飞行器模型,更有机会进行模拟飞行,体验现实中驾驶飞行器的感觉。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营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计算的脚步》展馆——计算所所史馆,学习了计算所在新中国“两弹一星”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了解了计算所今天在芯片、超算等领域的蓬勃发展。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营员们参观了物理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了解他们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高铁动模型实验室和力箭一号展厅进行参观,通过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与实际应用,营员们对我国的有轨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从《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到系外行星探索”的讲座。苟利军老师作为《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他从科幻作品出发,讲到现实中的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的探测,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了艺术气息。
中国科学院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2024届博士毕业生余逸伦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生物科普讲座。余老师以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详细向营员们讲解了自己在古生物领域的研究方向。同时,他还联系电影侏罗纪公园举出了大量古生物研究的科研实例,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吸引了大批同学踊跃提问。同时,余老师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生活给出了恳切的建议。让同学们在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的同时,对未来的学习规划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同时,营员们还来到了奥森公园,打卡鸟巢建筑;参观了校园和校史馆,领略国科大的校园风光和历史文化,了解国科大的一路风雨和茁壮成长,国科大校史馆和两弹一星纪念馆中丰富的文献资料与文物展现了国科大砥砺前行的办学历程。两弹元勋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先生奉献一生的故事、一代代院士的科学家精神和民族荣誉感更加坚定了营员们科技报国、投身强国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国科大的志愿者们还为营员们带来了科学前沿、学习经验和专业介绍等相关的精彩讲座,向营员展示科学前沿的魅力。
在闭营仪式上,州民族一中段正旺同学代表全体营员发表了感言。段正旺同学首先感谢国科大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探索科学奥秘、启迪思维创新的平台,让营员们体验了一场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旅程。同时对本次科学营活动倾情付出的老师们、志愿者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表达了自己对本次科学营的不舍之情,也祝愿所有营员们前程似锦,期待下一次的相遇。闭营仪式上,我州的10位营员在学习过程中遵纪守时、善思善问、表现突出,全部被评为“优秀学员”。
7天时间,国科大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科技世界,知识的盛宴震撼了每一位营员的心灵,深深感受到了国科大的雄厚科研实力和科学的魅力,同学们真实地触摸到科研的脉搏,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感受了大师和精英们的人格魅力,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同龄人,领会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与朋辈交流,共同探讨中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与职业规划等热门话题,不仅让营员提前体验高校生活,感受大学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同时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短板,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实现了自我认知与提升。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创办于2012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由各省市科协、教育厅及50多所教育部直属的“985”、“211”重点高校承办。目的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在科学普及和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青少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强国有我,我为国强”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