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奇思妙想 点燃创意火花
——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第二轮评审侧记
“智能防烫伤光电感应器”、“免匙牛奶投递箱子”、“直观日食演示装置”、“多功能隐藏式多层垃圾分类装置”……8月28日,在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第二轮评审现场,涌现出许多来自小小“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面对台下的评审专家,选手们毫不怯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充满自信地介绍着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让人应接不暇,比赛现场俨然成为了丰富有趣的科技创新盛宴。
置身于比赛现场,记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发明创造的灵感都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体现出创新来自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科学本质。
“滴——,现在是绿灯,剩余25秒,请通行。”来自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的沈开颜和李卫元向评委们熟练地展示着自己的参赛作品《一种路口导盲辅助装置》,李卫元介绍,这项装置的设计来源于自己亲身经历,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位盲人叔叔过马路,非常困难、危险,“现在马路上的红绿灯提示音经常不能准确准点报时,且声音也容易被马路上的噪音掩盖,给盲人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这项装置,只需触摸盲文感应区域就能获得马路的提示(语音提示和盲文提示),它还可以结合路口的长度和当前绿灯剩余时长,提醒盲人是否安全通行。”在专家的问辩过程中心,沈开颜和李卫元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场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地回答专家们的提问。赛后两位同学向记者表示,比起比赛结果,更希望自己的发明创造将来能真正服务于盲人群体,为他们过马路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而在另一边的高中组里,众多参赛作品中赫然出现一个神似脚踏车的“大家伙”不断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而这项“大家伙”的发明者马小婧既是一名高中生,又是一名在省体育局注册的柔道运动员,队内的日常训练给了她灵感,她略带自豪的向记者介绍,这项“智能化躺式腰椎功能康复训练装置”是基于“空中踏车”的运动原理设计的,患者可以躺在设备上,通过空中脚踏的方式来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装置结合智能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健身人群、腰椎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构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你来采访她就对了,她呀,可是科创大赛的老选手了!”一旁马小婧的家人们向记者说道,原来,今年只有17岁的她已经参加了三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的梦想就是希望以后能发明出更多服务于运动员的训练设备。”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孩子自豪的扬起微笑,在她的看来,只要有梦想,付出汗水和努力,就有实现它的那一天。
“各位老师好!我的名字叫谢一涵,来自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由于疫情防控要求,这位小小少年通过线上平台参加问辩,虽然隔着屏幕,他却并未露出一丝的紧张情绪而是表现出超然的自信和淡定,声音洪亮地向专家评审们问好,他所带来的参赛作品是《班级防疫小卫士》,“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到学校上学,老师每天都要辛苦的为每一位学生测量体温,这项装置可以自动测温并且提供非接触式挤压免洗消毒剂,能在班级使用,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方便。” 谢一涵一边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边熟练地进行演示,年纪虽小,但是操作起装置来却显得“成熟老练”,据了解,他是有着5年编程经验的“小专家”。“我的作品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谢谢老师们的指点,下一步我会努力把这项发明变为现实,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饱满的热情,加上成熟的发言,谢一涵小朋友的表现得到在场评委的肯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此次大赛为我省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放飞科技梦想的平台,也发现了一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天赋的未来科学家。科技的未来属于这些善于发现、思考和创新的青少年,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驰骋遨游、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