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期间,亳州十八中的10名优秀学子,参加了上海复旦大学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分营之旅。7月19日至23日的五天里,从游览复旦校园、聆听名家大师报告、到师生交流互动......营员们兴趣十足、热情满满,收获多多。
参观百年篆刻展


开营的第一天,营员们通过云直播,首先参观了开设在复旦大学光华楼的“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作品展共展出300余件篆刻作品,并新设“印记复旦”专区,展出的49枚复旦校史主题印章均由复旦师生亲自创作设计。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用300多枚印章记录并串联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
参加“破冰行动”

此次线上科学营活动,亳州十八中学子与澳门学子组建成班集体。为了拉近营员们之间的距离,打破心理上的隔阂,在志愿者的组织下,班级展开了趣味十足的破冰运动。营员们积极参与游戏,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直击前沿科学


复旦大学曾晓洋教授、李晓茜博士分别为营员们带来了科技感十足的《集成电路简史》和《芯片是如何产生的》两场报告。营员们通过学习,对我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复旦大学博士后王家家的报告《水满田畴:一粒稻中藏世界》,为营员们详细介绍了水稻的发展和种植特点及水稻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营员们认真聆听,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受到科学营师生的一致称赞。
体验科技辩论

(徐安琪同学正在激烈辩论)
营员们不仅认真听讲,同时高度热情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在辩论赛活动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经过层层筛选,我校徐安琪同学顺利加入辩论队。
云游复旦,感悟历史

(同学们参观重点实验室)

(云游复旦校史馆)
线上科学营的最大优势,就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云游高校风光。在复旦大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十八中学子先后云游了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人体科学馆、病理博物馆和校史馆等,感受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背后深沉的力量。 为期五天的科学营活动,营员们对复旦大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科学力量有了新的理解。科学的一座座高峰,属于勇于攀登且不畏风雨的科学家们。恰逢盛世华诞,科技日新月异,新时代的青年们应在前辈的手中接过火种,砥砺前行,披荆斩棘,开启科学的新未来、新征程。在结营仪式上,优秀营员代表——亳州十八中学子徐安琪说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021年的盛夏,我和复旦相遇,我会带着这五天的难忘经历,努力奋发飞翔,期待2023年的金秋,再次与复旦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