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9点,趣味科普讲座在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07会议室里正式开始。活动期间,主讲人姜永东教授用生动的讲解、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营员们聆听实验室之声,走进地下岩层光怪陆离的世界。
在讲座中,姜教授向营员们介绍了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煤矿灾害的种类以及煤矿能源开发的一些灾害,比如瓦斯灾害、页岩气开发会诱发地震等。通过交流,营员们了解了我国的能源现状,以及煤矿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姜永东教授在向营员介绍实验室情况
到提问环节之时,营员们都积极举手发言。来自重庆一中的陈圣之同学提出自己关于煤矿开采后果的一些想法,比如大量的煤开采后会导致地表下沉、岩层破坏、庄稼植被受到损害,是否存在一些合理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这样有意义的思考,教授解释到,目前我国煤矿井下实施的填充开采技术,可有效抑制上覆岩层移动,控制地面沉陷,减少空采取,使地形地貌和地面建筑物基本保持原状,地下水源不破坏,提高煤矿资源回收率,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消耗大量固体废弃物,合理转化垃圾资源。
在讲座的尾声,姜教授对营员们说到:“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大家可以进一步树立家国发展忧患意识,了解我国能源现状以及潜在的能源危机,以此作为你们奋发图强的动力,砥砺前行。”
“三大”实验揭开神秘实验室面纱
“水流居然可以切割岩石?太不可思议了!”在观看了现场的高压水射流实验后,营员李欢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7月17日下午,营员组的同学在实验室126进行了“惊心动魄”水切割实验。在专业老师龙海洋的讲授下,同学们先了解了水切割的原理以及专业的精密仪器,然后通过仪器操作对比了纯水切割和磨料切割的不同。据实验室的老师介绍,水射流精加工系统可以根据CAD绘图文件,实现高精度冷切割加工,高科技让“水滴石穿、以柔克刚”成为现实。
龙海洋老师正在向营员讲解磨料
接着,营员们来到118实验室进行岩石体检实验,营员们通过CT机对煤岩体进行扫描,对岩体进行诊断,观察其内部孔隙、裂隙分布,了解煤矿内部的形态分布特征。看着电脑屏幕上神奇的形态分布,营员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真正接触到一些课本上的知识点。
营员参观CT机
最后,营员们在110实验室里进行了岩石抗压强度实验,通过直接接触圆柱型的各类岩石,营员们了解了矿山开采、页岩气开发、隧道工程测试岩石力学性质的意义,营员们对“坚强”石头的强度有了直观的概念。
三个趣味盎然的实验,打开了营员们对科学世界的向往的大门,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也让营员们对未来的专业选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