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资源 > 活动案例 > 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项目

和女孩在一起:生命中的偶然和必然

  谢梅青,女,1961年出生,甘肃定西人,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2年参加工作,现任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政协安定区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定西县阳坡学校、谗口中学、中华路中学任教十余年,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协系统开展的青少年竞赛活动,多次被定西市科协、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青少年“两小竞赛”、“生物百项竞赛”、“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1995年10月调入定西县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会)工作至今。自1996年定西县首次被列为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非正规项目试点县开始,做项目工作整整20年。

  一、“反正就是爱学习”:山村女娃的执着

  (一)家庭:“我的小名叫十全”

  1961年农历10月初3,日头刚冒上山来,我出生在了一个叫东湾的山湾里。我家是甘肃定西的一个很偏远的农村山区,那个山湾里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但我的家是个大家庭,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2个。因伯父和父亲俩没分家在当地小有名气。我生下来时,家里正好是十口人,就取名叫十全。当时伯父家4个娃,老三是哥哥,父亲2个娃,姐姐和我,奶奶还活着。我三岁时奶奶去世了,就停放在上房,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在坑沿上好奇地转着看。

  父亲是1937年的人,在阳坡庙念完初小,当时算是村上的识字人。在大队上当了五六年的会计,写得一手好字,算盘打的流利。1961年转正到公社当干部。我的大伯在家操持家务务农,他是一个思想活跃,很能干的人。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大石磨要两个人一起推,我看着好玩就加在大人里一起转,没几圈就头晕眼花恶心的很,从此就非常害怕推磨。后来家里养了牲口,解放了女人的推磨,但因为政策不允许家庭饲养,要集体养,就卖掉了。伯父种地很精通,地犁的好,肥施的多、草锄的干净,在东湾里庄稼长得好,家里养的猪也肥,过年都杀两头大猪。妹妹比我小四岁,那时候大人到社里集体劳动。半岁的妹妹很胖,不到5岁的我抱不起她,就架马杠杠(就是妹妹坐在坑沿上两腿跨开骑我脖子上)到妈妈劳动的地方喂奶去。妈妈说看我驾马杠杠忽前曳后走不稳,老担惊的。后来又有了大弟弟。大人每天起早摊黑地去干活,我就在家管着妹妹看着弟弟,还做些家务,拔草剁着喂猪,不会擀面做饭,但在散工时烧开锅里的水、切了洋芋滚上,等大人回来做饭。那时候作物的秸秆要当饲料,烧的柴火很紧张,田里头、地埂上的杂草拔了晒干烧,冬天扫落叶、铲草皮烧,这些活我也干。

  (二)小学:“能上学是很偶然的事”

  8岁能上学是很偶然的事。因为当时村子里100多人,没有女孩子上学的。家里只有哥哥上学念完了高中,4个姐一天都没上。记得当时在劳动的地里来了学校的宣传队表演,打着红旗,敲锣打鼓,我看了很喜欢,觉得能干这些真好。我也要上学,就在妈妈跟前嚷嚷,妈妈没答应。因为妈妈她不敢答应,得要大伯同意。明摆着的问题,我上学了妹妹和弟弟没人领,妈妈还得出工。后来又有一个机会,就是学校动员适龄儿童上学,邻居刘家上初中的富财来家里说:学校叫着让十全上学呢。我不敢直接去嚷大伯,就央求妈妈,她也不敢。我连晚饭也不吃一直在哭。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爸爸回家来了,我就又嚷着要上学,爸爸放话了。我上学了,2个娃娃没人领,妈妈难心死了,有时候把弟弟背到地里睡在背斗里,有时候拴在坑上让妹妹看着。上学我高兴的很,连走路都是跑着跳着。学校在川里,我家在山里,上学走的是下坡路很快,半个时辰就到。放学回家要爬整个大山,又高又陡的,经常是大汗淋漓。

  反正我非常喜欢上学,也爱学习。刚到学校时什么都不清楚不明白,也不知道考试怎么回事,考多少分也记不得了。只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记得班里评个什么奖,后面有同学说,“穿绿衣服的那个好”,我评上了奖。就从那儿记得我刚上学是穿个绿衣服的。3年级以后的生活现在还有印象,当时写字用棍棍子在地上划,念着划着,好像没有铅笔和写字本。3年级开始毛笔写大楷,用的是粗麻纸,写的好的字老师就划个大大的红圈圈,特别好的字就划两个圈圈,很高兴,拿回去赶紧再写,反正就盼着吃双圈圈。一篇大楷有时能吃五六个双圈圈。小学的五年里,算术考试肯定得100分,语文和其他的记不清了,在班里一直算是个好学生。

  还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觉得老天爷总爱下雨,还下的挺大,尤其是夜里,屋漏着坑上湿湿地,妈妈把一块块的塑料盖在我们几个的身上,还一个劲地用盆子盛淌下来的水;

  我老是模模糊糊看到妈妈她坐在坑脚里小小的油灯下弯着腰低着头做针线活,纳鞋底、缝补衣,肯定很少睡觉;

  妈妈全身老起那个憎恶的“风死”,一大片一大片的,肿着厚厚地,连眼睛里都有,红的很,极为痒痒,到处抓捞地烂烂的,我干着急没办法,只能帮妈妈捞她够不着的地方。也吃药,还想了许多的土办法,都不顶用。但从妈妈重病之后好像不怎么起了。

  有好几次晚上跟着爸爸去符川公社给妈妈取药,夜里走路黑乎乎的很害怕,害怕有狼、有鬼什么的,紧紧跟在爸爸的屁股后面。三十多里地,要翻几个大山,爸爸步子大,我就得跑着,要走三个小时才到。第二天早上爸爸去医院把药抓上,我自个就拿回家。爸爸是个非常勤快、认真负责的人,从不因为家里的事耽误工作,回家也常常晚上来跟亮去;过年时老值班,我和尕姐就提着肉臊子和白馍馍送去;单位的院子只要他在,别人就没扫过,因为别人起床时他已经打扫完了。村子里吃水的沟泉也是他经常掏挖。

  开会老是批斗人,沈家外爷外奶一站就是整个下午,那些讨厌的人还拿长皮鞭打她;哈铺子太爷在大会上被人用脚踏着捆起来吊在教室的梁上。很害怕。因为他们都是大地主,说是四类、五类分子什么的,就是要打倒他们。那可都大妈和妈妈的娘家人。记得一次我在羊圈湾湾的窑里揽柴时举着拳头大喊“打倒张保忠”,妈妈听见了恨恨地骂我一顿,这死女子,那是你舅舅,是你骂的吗。我也就再没喊过。

  村里车门哈的大树跟前有泥做的人、草做的人,大家都叫刘少奇、王光美。人们随便可以打骂,还用竹棍子戳着喊着“打倒刘少奇,戳死人王光美”。 过年去玩的时候也跟着那样做。后来知道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搞的运动。

  (三)初中:“爱学校、爱上课”

  升到初中,只有初一初二。班里一共21个同学,5个女生,1个是城里下放来的,3个川里的,只有我是山里的。记得当时学黄帅、开会、念报纸什么的,还排节目、练篮球,劳动等等,上课很不正常。

  我就是爱去学校。那时候的冬天爱下大雪,时不时就大雪封山了。但我从来都不旷学,不论多大多厚的雪,我一定要到学校去。下山雪滑不能走我就用屁股往下溜,溜得太快了就想办法斜一下蹬在旁边的水平台上缓缓,当时穿棉裤也没有衬裤,溜着溜着雪就从裤腿子里灌上去了,到学校时腿和脚也都弄湿了。下了大雪,班里学生有时只来1、2个、2、3个,来的少就不能上课,老师让我们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假如一直不再来学生,中午就放学回家。这在冬天是常有的事。虽然知道这种情况不会上课,但我从来都是按时去上学。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但是爱学校、爱上课;路上那么难那么冻,但我一直能坚持。现在我老家的山区也都不怎么下雪了,好像气候变暖了。

  那么冻,到学校就渴了,就到老师房里要水喝。皋兰来的陈宝才是老校长,住在学校里,对学生很好,课也讲的很好,我多时到他家去要水,给开水还不喝,就要喝凉水,走的热觉得凉水过瘾。直接在挂着冰碴子的缸里舀着喝,慢慢地老师也习惯了我喝凉水。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可能与那时候天天爬山有一定关系。单位上一些年轻人爬山还爬不过我,因为他们没有这种经历和锻炼。

  在初中的时候发生一件事。妈妈在我初一的时候得了阑尾炎,好像是化脓了,做手术也不能做,人都不能动弹了,那时还有刚学走路的小弟弟。我舅舅是家传的中医,妈妈的爷爷是老中医,我舅舅从小跟着他学出来的。记得舅舅说,十全学习好,不要耽搁。就把妈妈接他家去了,在舅舅家治疗了大半年。舅舅的大女儿比我小一岁,没有上学,就伺候我妈。我能继续书念,感谢舅舅,要不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是我小学和初中的经历,所在的学校叫阳坡学校。我在阳坡学校里念书得下的奖状也挺多的。

  (四)高中:“什么时候自己能坐上火车”

  初二毕业推荐上的高中,1975年入学,两年的学制延长了半年,1978年6月毕的业。

  高中在巉口三中上,离家五十多里远。高中时几乎不正常上文化课,学农机,还在巉口林场学开拖拉机;学做5406菌,是在试管里做的,成功了试管里面会长出毛茸茸的东西,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也是一门课,每次都记成绩。做不成的还有重做的机会。学校在很远的山里冯家岔有农场,修梯田,种地。学生有拾粪的任务,叫提反修筐。每人每周要拾一筐子粪或一桶尿,还要自己送到农场的地里,完不成任务星期六就回不了家。那时候的粪便对我们住校生来说像是宝贝一样,害怕被人偷就放在自己的床底下,也不嫌臭。冯家岔的农场主要种胡麻和洋芋,抗旱时我们就从山下的沟里往上抬水浇地,坡陡非常吃力,热着受不了就用沟里的水拍洒在脸上和头上,因为碱性大干了就硬邦邦的。农场的地从种到收、还有打碾都是学生做。有时候还要帮助学校附近的村上收割谷子、挖洋芋。比起来我参加的劳动还少些,因为有时候要参加体育比赛在学校训练篮球、跳高、跳远。每周六下午要回家取吃的,五十多里路一直沿铁路走,还爱走在铁轨的枕木上。那时候没有安全意识,听见有火车响就跑下来,火车过了又上去,走着还拾碳,那时的火车是烧煤的。把碳就放在装吃的空网兜里。还有那种明明的叫无烟碳。铁路车站上人们都在捡煤渣,那还是没烧的好碳呢。家里做饭用的柴草点不着它。念高中的两年多回家拾的炭积攒了一大堆。直到后来有了鼓风机灶才用上。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记得那时候在铁路上走,看着那些绿色的票车,那时候的客车是绿颜色的,因为坐车是要票的,就叫票车。从票车的窗子里看到坐车的人面前放有苹果、面包、饼干好吃的,很喰。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坐在票车里,吃上苹果面包。我们就捡车上扔下来的一圈一圈的苹果皮、还有果核,把上面的煤渣子用手摸掉了吃,酸甜味的很香。那时候农村有果园的很少,自己家里没有种果子,吃不着。但后来大伯给我们务了果园,栽活了许多品种。说到这儿,之前我还有个极可笑的想法:阳坡学校上学的几年里走在山上老看见铁路上下两头都有火车开过来,就盼望着能有两个票车碰撞的时候,撞翻了去抢苹果和面包,但总是没有发生撞车,老是想不明白。因为在阳坡学校时每年都要到铁路上去扫煤渣,活泥垛成煤块,冬天教室取暖的大土炉子里烧。多次扫煤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个铁路只能走一个火车,那两个火车没碰上到底是怎么让过的呢?也知道上面的李家坪车站、下面的红庄车站,但不知道车站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车是在车站上让开的。

  (五)高考:“要是多考一分,我就去上了”

  推荐上的高中。正常应该1977年底毕业,但延长了半年,到1978年6月毕业。1977年回复高考,巉口三中推荐了十个同学参加高考,我是其中一个,一共两个女生。我们背着铺盖跟老师坐车到定西城里去考,住的是草铺。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哪几门课也不太清楚。数学里的一道题我印象最深,是特别长的一串子计算,还带有很多括号,最后一个零次幂,我就使劲地算。后来学了才知道“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就这么简单。到底考了多少分也不知道。记得考完后老师给报的志愿,但志愿是什么根本就不懂。延长的那半年算是真正开始抓文化课的学习,但时间太短、初中高中的课程之前都没学过,从基本的到综合的赶的很快,听起来难懂,尤其是物理。

  复习半年就参加高考了,考政治、语文、数学和理化四门,我的化学考的非常好,总分50分考了47分,物理极差才考了17分,总分也记不大清了,只记得总分差一分。我就想物理要是考18分就去上了。我们全校考上了两个男生,都是我们班的,我们是尖子班,共50个学生,是从五个班中选取的一个理科尖子班。人家城里和川区的还知道再补习的,咱就不知道,没考上就回家务农,也没有任何想法。

  二、从民办教师到师范毕业生:我的执教生涯

  (一)社请老师:“算是在学校里样样能上的老师”

  假期里,公社里给大队上稍话说把我选成社请老师了。听大队上的人说公社里把没考上大学中成绩好的聘请当社请老师。阳坡学校分了两个,另一个是我同班的男生。我的工资是每月五块钱,在那时感到有钱花。1978年的9月我就到阳坡学校当了社请老师,初一的数理化都上,还给小学一、二年级上体育和唱歌,其实我的嗓子左着呢,唱歌时老感觉不在调上,当时还算是在学校里样样能够上的老师。阳坡学校的前身是阳庙。阳陂庙解放前是个学堂,父亲就是在那里念完初小的,说那时候就有三、四个老师,都是外地来的公派老师。1958年庙拆了,就在阳坡的川里建起了阳坡学校,是个七年制公办学校,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都是单班。那时候学校的学生比现在要多,一个班都在三十几个,学校七个年级将近二百多学生,十二个老师,只有五个正式老师。当社请老师那一年通过教学生才知道怎么学习了,也想着如果有机会自己还要考学校。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政治、语文,晚上演算学习数理化。自己学会了才能给学生讲,就这样学了初中的大量基础知识。

  1979年参加了中专考试,我考了定西地区的“小班”。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的师范都是从高中生里招考的,学制两年。以后的师范要转向招考初中生。我考的那个小班就是实验师范招考生转变的。报考的条件是年龄不超过18岁,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都成,定西地区3所师范学校只在临洮师范招收一个班52名。那时候我更是早起贪黑地学习,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考上学。晚上比人家少睡好多,煤油灯熏得鼻孔里都是黑的,那还是学校的罩子灯,比家里的高级多了。那个时候好像是中国和越南正在打仗,人心惶惶,都在议论纷纷,还说刮的黄风就是打仗引起的,我也顾不了那些。

  我考上了,还考了个第一名。假期里,录取通知书还没来,就在家拔田。刚实行包产到户,家里的地非常多,将近三十亩。大妈早已因病去世了,大伯得了脑溢血偏瘫正在定西县医院住院治疗,家里只有妈妈、妹妹和两个弟弟,劳动力既少又薄。有一天定西军分区的政委还是什么的下乡到我家吃饭,因爸爸是公社的武装部部长,他们熟悉,就说你的女子考的这么好,身条子也好,应该给报个军校的。但是咱也不知道军校啥概念。就只报了两个知道的志愿,一个是定西卫校,一个是师范的小班,听了大伯的话“家里现在就数你大,在定西卫校上学离家近,每周能回趟家帮你妈干点活。”就把定西卫校报成了第一志愿。大伯没看到我的录取通知就走了,我的录取也没有如大伯所愿,被取到了临洮师范的实验班。后来听说是因为成绩高被教育上先取了。

  (二)师范学校:“扎扎实实学了三年”

  在临洮师范上了三年,那三年扎扎实实学了三年。我所有的知识,数理化语文的基础多半是在师范的三年里学的。刚恢复高考,师范里的教材好像跟大学的差不多,很高,数学都学微积分。我特别爱数学,学的也好;语文不大喜欢,文字不扎实,怕写作文,无话可说。给爸爸、哥哥写信常出现错别字,他们的回信里就帮我纠正。在我家哥哥算读书多的,他爱好文学,每年的三十晚上坐夜时给我们讲许多好听的故事。他在兰州当工人。我上师范时每年放学都能去兰州住上几天。

  我在师范的学习算是好的。每年师范都有一、两门课要会考。临毕业那年,定西地区陇西、靖远、临洮三个师范会考了语文和数学,我数学得了冠军,全校都知道了我的名字。上学时我也爱好体育,初中就打篮球;高中也打篮球,跳高、跳远成绩不错,代表学校参加篮球、田径比赛;师范里也是篮球队和乒乓球队的。

  当学生时性格很内向,我现的说话和胆量,主要是在师范实习和当老师逼着练出来的。上学的时候话很少,只顾自己学,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但内心要做啥,就暗下决心竭尽全力去做,要做到自己非常满意。比如,在做数学证明题时,做不出来晚上就不睡觉,一直要努力地做,非常享受做出难题时的那种轻松愉快和兴奋心情。

  临洮师范给我们实验班上课的老师都比较强,大都是名牌大学的老师,有清华、北大的,上海同济大的,都是外地老师在文革时下放来的。这些知识渊博的老师对我后来的进步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三)回母校任教:“孩子们爱听我的课”

  毕业分配到巉口三中。我们那时候的师范生基本上是分配到山区的农村学校,大多数还是小学,一部分是戴帽初中,到完全中学的比较少。我能分到高中时的母校是根本没想到的。听教育局说分到完全中学的是成绩好的。学校给我安排了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不爱学语文的人要教语文课,心里很毛糙。那时候下大功夫备课,一遍又一遍读课文、看阅读参考书,对把握不准的字、词就查,尤其是文言文更是费心。给初一、初二代课两年多在语文方面打了基础。因为自己的努力,在同级的上课老师里头算是好的,学校组织听我讲的课,学生也说喜欢我。家长见了就说,孩子爱听你的课。那时候也年轻,讲课想办法绘声绘色的模仿,学生很感兴趣。那时的农村学生上学迟,有的年龄小不了我几岁,现在见了还半开玩笑地说我的课上得好。在巉口三中也被评为优秀教师,受到了表彰奖励。

  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当时考学的时候不知道大学、中专有什么区别,就从农村的现实考虑,先有一碗公家的饭,转起农村户口。农村的很少报考大学,自己也没敢报。在中学当老师知道了教师还可以考着进修,考定西教院、兰州教院。知道两处都可以考,但都有报考的条件。第一年因两年教龄的条件限制不能报考;第二年教龄够了,但因缺教师校长不同意又没考成,理由是,你的课上得那么好,不需要进修。我虽然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第三年,我要进修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老校长调走了,新来的校长同意我报考。但是那一年没有我特长的专业,理科就只能报生物了。生物专业很陌生,可好不容易等了三年才能报考,机会不能失去,就下嚓复习。我考上了,全市报生物专业的不知道是多还是少,自己还考了个第一。85到87年离职在定西教院进修生物。我们班一共三十五个学员,十个女生,九个是厂矿企业为他们的子弟学校委培的,她们都是外地人,经济条件很好,但都没有从教经历,我们一起吃住、学习、活动,取长补短,相处地非常融洽。生物专业的学习是很有趣的,别的专业有些羡慕,实验室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解剖鱼、蟾蜍、兔子认识动物器官,还远行去陕西秦岭,成都植物园、青成山、峨眉山、九寨沟等地近距离识别各科植物、采集做标本,我是非常的喜欢和投入,不但学了新的知识,而且还大开眼界。

  (四)中华路中学:“带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87年6月进修毕业调到了定西县中华路中学。那是个独立初中,在城中心,面积小,全是楼房,活动场地紧张,新建成的高中部还没批下来,招收的高一年级学生是东方红中学的。刚去那年我代初一5个班的植物课和初一4班的班主任。初一级共10个班,每个班都要50多个学生。学校班多学生多。老师代课实行跟班制,第二年我上初二级的动物课和班主任;初三上的是生理卫生课。高中部正式招生之后我就给高中上生物课。高考不考生物,高二时进行会考,高三没有生物课。那时候代生物课实验极少,还不高考,老觉得没有动力。但我对学生要求严格、倍加关爱,比如在初中带班时,叫学生扣好衣服扣子,衣着整洁;不说脏话不骂人,有礼貌;爱护集体,行为规范等。期间曾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全省青少年活动优秀辅导员,受到了表彰奖励。

  1987-1995年,在中华路中学。那几年当老师的时候,有些难忘的事情。

  早操跑马路。没有大点的操场,早操都是各班主任带队,按班级、年级顺序依次排列跑马路。当班主任每天都是5点半起床,我住在学校里,起床洗把脸就得到教室看学生的早自习,因为有的学生来的早一些,6点就到了。平行班多、同头课老师多,学生成绩、纪律、卫生等班主管理、课任老师各项工作的竞争很强,老感觉节奏快、压力大、时间紧张,有时候到了中午早餐还没顾上吃。

  校园特别吵。刚来时我最适应不了那种吵,上课吵,音乐课上唱的、体育课上喊的,在教室里讲课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清楚;下课更吵,楼道里学生挤得满满的,在办公室里说话我听不见。慢慢地我也适应了城里这种吵闹、拥挤、紧张环境下的工作学习生活,觉着也不怎么吵了。那个时候还真怀念在农村教学时的宽畅和安静,虽然条件艰苦点,但学校面积大、平房、班少、学生少且乖;老师都住校,即就是家在跟前的也住在学校里;早操由体育老师组织统一在操场里跑、做操;老师之间的交流多,比如都在灶上吃饭,上早操,晚饭后还到田埂上转一转、山上走一走,聊聊天,学校里打打乒乓球、排球啊玩一玩,有时候还合伙自己做着吃什么的。

  有些想不通。班上学生大多数是城里的,有些还相当调皮捣蛋。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总是从对自己的要求出发来管教学生,比如说有些问题已对那个学生讲了好几遍,为什么不懂,四遍五遍的还是不会;有的学生背课文,好几次盯着背,还是不会、记不住;为什么总有一些学生老是做不到呢,想不通,非常生气。慢慢地接触多了,了解了,也意识到人是有差异的,有的人这个方面好一些,有的人那个方面好一些,不是都和自己一样,或者都和某一个好学生一样。逐渐地能够看得开,想的通,做调整,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那时也在想之前四年的教学中为什么发现的、遇到的问题没有这么多?主要原因是那时候教的班小学生少还乖年龄偏大,上的是主课、又没竞争;还有就是自己的经历少、阅历浅。

  参加科技赛。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由于升学不考,都认为是副课,加之实验很少,学生普遍不爱念、不想背,不利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我就动员学生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想办法做生物实验、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并让他们详细记录实验、实践的全过程及问题、想法、结果等。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是能让爱学的同学多学点生物知识,二是从中收集一些能参加青少年“生物百项竞赛活动”的作品素材。在我们理化生教研组活动时,组长说县科技局发文通知学校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科技活动,具体是“青少年创造与发明比赛活动”、“青少年生物百项竞赛活动”,我们的组长是县科技局请的评委,他对参加活动较为重视,动员组上的老师带头做,生物课老师还有优势。我就积极投入为学生参赛努力。91年选送的参赛作品 “条件反射原理”实践活动,在第一届青少年生物百项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奖,奖品是大词典、大相册,我们小地方还没卖的。获的奖在年度考核时还加分,这些都觉得挺有成就的,激励着我和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在继续开展生物百项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发明与创造、科学小论文活动。就给学生们把要求讲明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经常细心观察,动脑思考,比如说用的东西不好用怎么改进一下能好用就是一个发明创造。学生果真有了发明创造——多功能电机收线器(风筝的线),在全省竞赛中获奖,我也被评为第六届全省青少年创造与发明比赛活动优秀辅导员。这在全校影响很大,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从90年开始,我年年辅导学生参赛,每年都有作品获奖,这为后来能调入科技局工作打下了基础。

  结婚生儿子。88年元旦结了婚,我们是旅游结婚,从兰州到西安,再到北京,也算是见了挺大的世面。儿子出生于12月28日。那时候不懂什么孕期保健,怀孕了除饮食反应外没有和平时不一样的,也不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小心,外出照常骑自行车,天天带班跑早操,儿子出生的前一天还正常上课。我结婚时28岁,属同龄人中结婚迟的,原因就是想继续考学上学。我在谈男女朋友方面比其他人要晚。上师范的同学绝大多数从农村来,比较封建,男娃娃也腼腆,男女生交往较少,也有谈恋爱、找对象的,尤其是在临毕业的时候。那时候我好像没有那种意识,当时没有谈恋爱的想法。也收到过同学写的信,因不知道该怎么写回信就干脆不回,装作不知道。究竟同学之间有没有看上的,当时也没有那种感觉。毕业离校之际,认识了同级美术班的一个男生,我比较喜欢搞美术的,觉得比较特殊,人家怎么能把那个画画的那么好,就保持着书信联系。他写一手漂亮的字,还自制贺年片送我,看着很享受。我说21岁,先不考虑这件事,一直没有许诺,因为不在一个县里工作,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函授上本科。自打知道还可以考西北师大函授本科后,我坚持利用晚上的时间刻苦复习生物专业课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当班主任、上课,复习考试、带儿子,克服着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时间紧、精力不够。当时掌柜的还在巉口学校教书也帮不上忙。我把自己爱学习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于95年5月顺利参加了成人高考,以279.5定西地区生物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录取了。三年的函授本科学习生活就从这个暑假开始了,我的大学梦总算实现了。

  后来有个机会我就调到了县科技局工作。

  三、与非正规教育结缘:实践与创新

  (一)调入科技局:1995-今

  当时科技局办公的被提拔成副乡长了。就因为我在学校里常组织青少年科技活动被列入选调的对象。局里来人在学校里调查了我的基本情况,征求我本人的意见,愿不愿意去。我愿意,一是因为那时生物课高考不考,上着没劲;二是因为通过组织学生参赛活动,对青少年科技竞赛产生了兴趣。可教研组的有些老同事给我说,别去了,行政上没有职称了,工资明显吃亏,行政上的人复杂的很。暑假里我就被科技局借去接手办公室工作了。结果与教育局商量的时候,教育局不愿意老师转行到行政上去。8月底开学了,教育局还是不同意办手续,说教师一般不流动。我就回学校上课了。当时的科技局局长政协副主席兼,是个女的。在县上四大班子开会商量教育上的问题时,张主席张局长提出调我的事情,说“我们考察要的谢梅青你们如果真不能放的话,就得另找人选,我们办公室急着用人。”可能是在那样的场何,政协副主席直接发话,又当着四大班子领导的面,教育局局长只能答应放我吧。9月底的一个星期,我们学校正在司令部操场开田径运动会,我在径赛组压表,教导上张主任过来说,你调动的那个事情同意了,教育局叫你快去办手续,我把秒表交给组长就去了。

  1995年10月份我正式调到县科技局上班,当时单位一共8个人,办公室所有的事情都搁在肩上了,写材料、整理档案、做会计、还有科技的一些业务等等,凡属办公室做的,基本上是我一个人的事。刚一个月就要写年终总结,我还没整明白科技局是干啥的,真不知道咋写,就拿着前面人家写的总结照猫画虎、请教老人员,糊里糊涂地完成了总结的初稿,经过领导多次指导修改完成。张局长对单位和干部的管理很严格,那时候县委、县政府每周出一期“政府动态”、“要事反映”,他要求我们单位在每一期上能出现;同时还要在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有播放的稿件;在省上的业务报刊《科技周报》、《地震知识》上常投稿。因为自己对科技局的工作了解不多不深,老是发愁,就愁没东西可写。为了完成任务,不挨训,那个弦老绷得紧紧的。白天办公室事情多,静不下来。晚上,天天晚上下夜写那个稿件,编那个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严格要求和刻苦努力下,我写的稿子陆续在政府动态、要事反映,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还有定西地区电视台,省《科技周报》、《地震知识》、《定西日报》刊登、播出。就因为这个,县里乡上有好多人一听我的名字都知道,还说我能写。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完成了档案的晋等升级,96年12月通过了“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达标验收。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虽说我在中中时就接触做着,并且还获得了好的奖励,可科技局的这项业务工作是要动员组织全县的青少年来参加。科技局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青少年竞赛活动不是硬性任务,即就是我们发文件通知了,学校和老师大都忙于教学不管不做。那我该怎么组织呢,就先从熟悉的中华路中学入手,取得校长的重视和支持,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的老师具体合作,推选出热心负责的教师经常联络,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促使全校师生参与。那几年,中华路中学的科技竞赛作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县排在前面。96年举办全国第一届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览。中华路中学有个非常好的美术老师,我与她的关系比较熟,就先让她来学习掌握要求,具体负责动员组织学生开展这项活动,准备参赛作品。按照分配的名额,我们推选了10幅报送到定西地区科协。这10幅少儿科学幻想绘画在省上全部获奖,有5幅还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从此这个项目就成了我们的牌子,每年的全国奖里至少有一幅是我县的。在示范和辐射带动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办讲座、报告会,学校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比赛和观摩交流等多方法多渠道促进。我们还抓住第十八届全国大赛在甘肃兰州举办的好机会,组织学校负责人、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现场参观学习,进一步扩大了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知晓和参与。参加活动的学校从城区到农村逐年增多,参赛作品上升到定西七个县的前列,全省也小有名气。截至目前,一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30届正在进行,我区的参赛学校已发展到30多所,已有10多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征集的各类参赛优秀作品累计超过3700件,其中51件作品在全国竞赛中获奖、235件作品在全省竞赛中获奖、653件作品在全市竞赛中获奖;获得全国、全省及全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奖的老师有398人次。

  其他的业务工作,有科技宣传培训,科技项目管理,如项目计划、申报,验收以及成果登记、评审奖励等,乡镇科技创先、企业科技创新、全国科技先进县区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等。单位目标责任书的考核非常重要。政府每年都要与部门签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年终全面考核,奖优罚劣。单位办公室要按照任务指标和完成情况,准备整理好查看的软件资料,因为是全年的工作,资料特别多,放在一起是很高的一摞,在考核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弄乱,有时会影响考核的结果。经过第一年考核的实践和对问题的反思,我想出了一个方便于考核的作法,那就是制表统计法,任务指标按顺序罗列,完成情况对应在后面具体写上,或文号、或题目、或数字或短小精悍的字句等,那准备的一大摞资料就可以对应编上号作为附件了。县目标办来考核时每人发一份“ххх责任书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他们眼前一亮,一目了然,还进行得很快。因为省去了他们一项项检查和作记录的时间,还避免了因拿乱找不到误扣分的问题。这种做法得到了他们的表扬,还向各单位推荐借鉴。

  实施援助项目,如爱德基金会援助甘肃生态扶贫项目、爱德资助女童项目、爱德农村妇女发展小额信贷项目;中国基督教两会乡村综合扶贫项目;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等。期间还被抽调搞过人口普查工作。

  在科技局的20年里,我努力地学着干着和以前不一样的工作,践行着“诚实做人,踏实干事,不断创新”的诺言。付出了很多、收获了不少,得到了许多荣誉:县电台优秀通讯员,档案晋等升级先进,县直机关优秀党员,第五次人口普查优秀普查员,全市、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者,全市、全省、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先进工作者,定西县“十佳个人”,当选为第八届、第九届安定区政协委员。

  (二)接触失辍学女孩:1996-2000年

  大约是在96年的春季,省科协青少年中心来我县考查,说要合作一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项目。我清楚地记得他们说做项目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科协建青少年活动中心机构,二是有100平米以上的培训活动场地。为此我局积极创造项目所要求的条件,向县上请示审批机构和人员,请分管领导协调培训场地。1996年5月恢复“定西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县科学技术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成立了“定西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增加2名事业编制。培训活动室确定在新建成的县文化馆四楼上。条件成熟后立即报告省科协。这一年定西县首次被列为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项目县。在甘肃还有几个这样的项目县。那时我到单位才只有半年的时间,就正常业务还不是太熟悉,对项目觉着很陌生。听人家说这个项目八十年代在甘肃就开始做了,不清楚为啥选择了定西,或许是定西离兰州近,交通方便吧。这个项目五年一个周期,主要任务是农村失辍学女童的文化学习和生活技能培训。项目由副局长任局长具体负责,按照对项目人员的要求,单位还专门选调了一名对计算机有了解的欧老师去兰州参加培训10多天,学习操作计算机。97年项目上配发了一台计算机、是386的,还有一个傻瓜照相机。当时这种设备在政府统办楼上就阔气的很。政府办才有个四通打字机,其他单位都没有那个东西。

  我不是项目人员,没参加过项目培训,对项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不太清楚,也没有去做深入了解。因为忙呼办公室工作也就很少参与。有空闲时也跟他们下去过几次,到乡上、村里或学校看一看、听一听女童的生活技能培训,啥是生活技能我也说不清楚。那个时候由于农村穷、封建思想严重,不念书的女娃娃挺多的,还没有外出打工,都在家里头领孩子的、放牲口的,干家务活的。当时培训没有现成的教材,组织培训时就请农业上、畜牧上的人讲一些当地推广的农村实用技术,比如种植、栽培技术、养殖、防疫技术等,还印刷相关资料发给她们。讲课培训很机械,课一讲完,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些一点也不贴合实际,因为那些女娃娃文化水平低、还基本上不参与大人的生产活动,肯定是听不明白看不懂的。培训内容里也有关于生命知识的,从结婚怀孕到养育的全过程,但那时候不好意思讲,也就不怎么讲。还有预防碘缺乏病的,就挂上宣传挂图让娃娃们看一下。项目上还组织外出的夏令营、秋令营活动,选派参加培训积极的,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到省上,去河南学习交流,但人数很少,就一两个。

  这就是我最初对农村失辍学女童项目的了解,由于不直接做项目,没有与那些娃娃交流,对她们的家庭和本人的信息都不清楚。

  (三)基于需求的活动创新:2001-2005年

  实际上,我真正做这个项目是从01年开始的,那年才知道了项目的名称“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项目”。项目在中国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设有办公室、项目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设有办公室。五年为一个周期,01-05周期主要是建立乡村非正规教育学习中心,为项目区的校外青少年,特别是女童继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生活生产技能创造条件。项目人群是18周岁以下的校外青少年,重点是女童。也就是那时,我从《儿童权利公约》里知道,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都是儿童。项目有《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2001—2005周期项目工作手册》和《项目方案行动计划》,还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和研讨交流。按照项目要求,我们调整、完善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项目办公室,选择确定了李家堡、称钩、青岚、宁远、黑山五个乡镇为示范点,组建了县乡村三级人员的工作队,在李家堡村、周家河村、青岚村、宁远村、文昌村建立了5个非正规教育学习中心。项目陆续为学习中心提供了彩电、DVD 及科普、文史、适用技术等各类图书、科普挂图,象棋、跳棋、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拔河绳等文体器材。我们围绕《儿童权利公约》、《生命知识》、预防艾滋病、科学文化和生活能力、生产技能等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图书、器材,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活动,完成项目计划任务。

  创新活动。这个周期有一项评选优秀项目活动的工作。各项目县可以根据当地校外青少年的需求按时提交活动建议书,如果批准了,就按方案组织实施,上报活动总结。我觉得这很好,能量体裁衣,为失辍学女童做活动,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02—04年,我们有三个活动建议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活动,受到了表彰奖励。

  手拉手结对子。02年我提交的“手拉手结对子,同伴教育好路子”的活动建议通过了审批。这个活动是让农村校外女童与城区学校优秀女生手拉手结对子的。5个项目点上推选20名失辍学女童代表、中华路中学和大城小学各推选10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女生,40名女童集中在定西城里开展活动。活动通过展览学习《儿童权利公约》、《生命知识》,播放《青春期卫生》录像,学习电脑操作,阅读项目有关课本,填写问卷调查,参观博物馆、九华沟流域综合治理、西川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游览玉湖公园、文体娱乐活动等,让生活环境相差很大的同龄儿童相互认识、交流熟悉、结成对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城里的孩子在总结时,有的说要去动员爸爸少抽烟节约钱给帮助的同伴,也有的从家里拿衣服给同伴。农村娃到城里来,一开始蒙头蒙脑,啥也不懂,吃圆桌饭、走斑马线都不会,就让城里学生来引导,刚开始她们之间是有距离的,城里的孩子有点看不起农村娃,也不主动,但通过几天的活动,要分离的时候她们依依不舍,有的还掉眼泪了,假期里有城市的孩子还到农村走“亲戚”。这种形式的活动,我们在后几年还基本延续着。

  儿基会官员安亚娜一行来甘肃定西实地考核项目实施情况,他们想见见参加过 “手拉手结对子”的孩子们。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学习中心的辅导员把那些孩子叫到一起于前一天的下午到城里来,因为遇上降大雪,交通不便没能来全。我向孩子们说明了儿基会的来意,来的有外国官员,有爱心人士,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准备一份礼物送上,以表示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这个礼物就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不拘形式的自我展示,写出来也行,表演出来也行,个人也行、小组也行,你们自己选择确定准备吧。晚上吃饭时,我问准备的怎么样了,大家都报个名,说准备好了,但互相都不说是啥,保密着。我还担心明天这些孩子不知咋个表现。结果出人意料,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大家都为她叫好。她叫小娟,是一个大胖女孩,因为父亲出车祸去世,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初中时就辍学了。经过我们的动员她经常参加项目活动。她走到安亚娜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纸包送上她叠的船,就像小麦颗粒那么大,特别的小,但是船的结构非常明显,有棱有角。说“这是我叠的18只小船,因为我今年18岁了,你们来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关心我们这些穷孩子,我非常用心叠这些船来感谢你们这些好心人,船可以带你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希望你们走到全世界,船让你们一帆风顺。”Angela很高兴,就接着说,因为船太小,我们都来想办法把这些船摆个形状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孩子们就想了很多办法,有的说粘起来,有的说串起来,围绕这个进行了一些互动活动,气氛很热烈。真是没想到,一个初中没念完的学生能有这样的举动,叠的船这么有象征意义,话也说的这么感人,是发自内心的。这次活动,对我启发很大,我也发现,把主题交代清楚了,让她们自己发挥去做,不要受任何限制,不定框,做的效果会特别好。

  2003年8月,在江西南昌的项目工作会上,中国科协的项目主管彭希还专门把我叫起来,介绍给大家,说咱们今天到这里开会,还能继续做这个项目,归功于我。说儿基会本来对这个项目没有希望了,觉得做不下去了,但是看了我组织的活动后感觉非常好,大有作头。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就是实实在在的根据当地的条件,为当地的那些娃娃好。安定区科协也在2003年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中期评审中被评为先进项目单位。

  我能行参赛。2003年我提交的建议书“我能行参赛活动”又通过了审批。这个活动是为了鼓励校外青少年、青年妇女提高自信心,展示个人爱好和特长,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积极上进,推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典型,树立榜样。首先五个中心分别组织参赛人员进行预赛,内容有刺绣、编织、唱歌、跳舞、绘画、剪贴、幽默笑话、器乐、经验介绍等等,你自己觉得哪一方面能行就展示那方面。根据参赛类别和参赛人数推选出优秀参赛者55名参加决赛。然后进行决赛,决赛分校外青少年、青年妇女两个组。通过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表彰奖励。怕一开始没人上场,我们结合实际准备了50个谜语竞猜和几个火柴摆字游戏,先动员大家猜谜语,玩摆字游戏,给对了的发小奖品,给活动创造轻松、欢快的气氛,使参赛者缓解紧张情绪,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活动受到了校外青少年、青年妇女及当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刚开始人不多,到后来听见的人都来了,越来越多都想上一个,难以收场。人人都可以展示,只要有机会,孩子们都愿意展示。大家都觉得这种活动能激发人的自信心,促使人动脑动手,锻炼胆量,提高本领,还要求我们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个个觉得“我能行”。

  何丽的妈妈,就是我们在李家堡村学习中心开展我能行活动中认识的。何丽参加这个活动得到了一等奖。她初中没毕业,在爸爸出车祸离开后就不念书了,因为她哥哥在念高中,家里负担不起。何丽妈妈是个热情的人,女儿参加这个活动,她也跟着来看。活动结束我们走的时候,她站在大门口等着,问我:你是谢老师吗?因为我当过老师,很多人也一直叫我谢老师。我说,是,她说,我有一句话想和你说一下,她用试探的口气,感觉有点不敢。我说,好,她说我想把你叫到我家里吃一顿饭。看她那种诚恳的神态,我就说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我们就去你家吃饭。她家里非常整洁,她做着饭我们聊着天,看得出她是一个能干而坚强的妇女,对过好生活充满信心,她说喜欢我们的活动,支持何丽参加,也非常地喜欢我,想认识我。的确,农民朴实的很,我们的一点好她就想百倍的回报。

  巡回演讲。通过四年的项目活动,经常与农村校外青少年接触,特别是失辍学的女童,从认识到熟悉,真诚地沟通交流,他们的贫穷处境、坎坷经历令人伤痛,真实的感受,如出外打工因没文化、没技术受人欺负等,发人深醒;她们参加活动的点滴收获、进步、成功使人兴奋。为了将这些信息通过“儿童—家庭—社区”传播给更多的同龄人及其家庭和社区,2004年我设计提交的“经历.感受.收获——校外青少年巡回演讲活动”被批准了。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5个学习中心分别组织开展演讲活动。组织当地的青少年讲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参加项目活动的收获、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将来的打算等。具体讲什么事情、哪些内容由自己选择,就是你觉得最想讲的那些。村子里只要参加的孩子都来,不分男孩子女孩子,假期里,上学的也能来参加。在演讲时有的站到那儿老半天就不会说话了。尤其大家一拍手就不敢说。有些就吓的抖着呢,站在她旁边就能感觉到她身子的抖动。这时候赶紧找几个伙伴陪上,我也陪着,并介绍一下,让缓一缓,或者我来问她来答:你的生活中哪一件事收获最大,把事情说出来,或者是你体验过的,有哪些收获,或者是对你影响比较大,感受比较深的事。我告诉他们学着用普通话,可以加一些动作。每个人都要讲,哪怕讲一句也行。第二阶段,每个学习中心推选演讲代表、完善演讲内容、组织培训,如练习普通话、语气表达、动作表情等。确定8名校外青少年演讲代表参加巡回演讲活动。第三阶段,8名校外青少年优秀演讲女童、 4名手拉手结对子的多才多艺女学生组成演讲队,利用农闲时间、节假日、集庆日在社区和学校进行巡回演讲。演讲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让农村校外青少年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学知识、学能力、学技术对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炼就本领。另一方面让她们发自内心的呼吁,唤起家庭、社会对儿童(特别是女童)的关爱,大家都来重视儿童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生活生产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扩大非正规教育项目的影响,提高非正规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我觉得演讲的方法很好。演讲锻炼人,战胜自我,首先是锻炼自我,胆量确实是锻炼出来的。这个我有深深的体会,小时候很内向,不爱说话,村子里碰见人或者走亲戚不敢问也不会问,大人老说我“你这个孩子怎么不问人。”但就觉得很困难,怎么开口,问什么,我不知道。因此我走亲戚,或者老远看见人时,心理就紧张,怎么问,问什么,是个负担。所以我就想,这些孩子也是这样,她们心理紧张、害怕、有压力。如果试着做,慢慢就不害怕,就知道该怎么样了。我觉着内向还是锻炼不够,先天有差异,有些活泼有些内向,但后天锻炼很重要。

  这个方法现在也还用,因为在咱们的课程培训中,有些学生课下玩耍时自由开放大方的很,但课上轮流介绍自己发言时就不敢了,其根源在于他们平时上课没有得到说话发言锻炼的经历。比如职中的学生,很多平时看着很调皮,但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正式说话很困难。因为职中学生基本上是各学校的差生,在上课时发言的机会很少,老师给他们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我在培训时很注意这一方面,多给那些不敢说话的胆怯的同学锻炼的机会,做活动时多拉动他们,教他们,有时候能让发言,我说一句,让他们说一句,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有所收获。

  这个周期甘肃有五个项目县,我们在一起开会时那几个项目县的开玩笑说,郝主任给谢老师走后门,我们提交好几个优秀活动建议书连一个都批不下来,怎么能给她批几个。郝主任就反驳说,人家的孩子们管谢老师叫谢妈妈,你们的孩子能叫你х爸爸吗,惹得大家哈哈笑。其实优秀项目活动的建议书的审批主要是在全国项目办。郝主任是复旦大学的,为人耿直,能力强,记性也非常好,做省项目主管时间长,很有经验,她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也影响着我。

  用心设计活动方案。了解孩子们。深入项目区调查,先从村委会了解,哪些家里有失辍学女童,把符合年龄阶段的登记在册,通过走访掌握她们的真实情况。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联系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和经历,进行需求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主题方向。小时候家里的困难处境,想念书而不能的伤心,历历在目;眼下城里学生的优越条件,令人向往。农村失辍学女童与城里读书的女童条件相差很大,但她们有同龄人的共同特征,是同伴。就这样三番五次的行思,想出了“手拉手结对子同伴教育好路子”的主题,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考虑怎样能够挖掘并利用好各种资源,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有收获,对以后的生活有改变。吃、住、行等多个环节都很麻烦,很操劳,但是我想为了她们真正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我就是千辛万苦也要把活动搞好。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的形成特别费劲,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吸纳各方面的信息。为设计方案,我时时想、处处看,上班、休息、吃饭、睡觉,路上,车上、电视上、集市上,家里、学校、广场等都是引发思路,提供题材的源泉。有的方案要花费半年的心思和精力。只要想成熟了,写起来很快。实际上这样的方案完成后就等于已经把活动做了一遍。

  嫁接也是形成活动方案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同行问我怎么想到这些活动的。回过头来想,我设计的优秀活动都有原板,说结对子,我在小学时就有一帮一,一对红的做法;我能行,儿子在小学时就搞我能行主题队会,青少年科技竞赛中也有我能行实践活动;巡回演讲,演讲是非常普遍的,但失辍学孩子没有做过。还有好些思路、办法是我从学校里、从学生那里积累的;从日常生活、业务工作中得到的;从以前的工作经历、经验里提取的。实质上,设计活动方案不但要善于联系、联想,而且还要善于嫁接。

  我为啥关心农村的这些娃娃,因为我就是从农村来的。记得刚进城第一次接电话时,电话机响了,紧张的不会说话,也听不见那边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怎么跟人家对答。就是因为没用过这个东西,没见过、也没学过,肯定就不会做,肯定做不好。因此,我做项目的一个原则就是,能直观的就直观,能看到就让她们看到,看到了以后她们才可能会想到一些东西。

  做活动也要有耐心,能坚持住。比如在李家堡村组织的一次谜语竞猜活动,准备了好多的谜语,按往常活动的人数买了较多的奖品,原想可能来不了那么多人,结果猜对得了奖的人出去后吆喝宣传,就不断有人来参加竞猜,几乎是全村子的闲人都来猜了,奖品不够了,我们就去附近的小买铺里买香皂,买棒棒油奖给他们。最后就剩一个还没猜出来,可还有一两个人依然猜着,我也就陪着、启发着、等着,一直等到他们猜对拿上奖品高兴地走了,我才收拾离开。当时村上的史书记就说,你耐心,我把你真佩服了,我说,哪怕只有一个人还在那里猜我就不能走,人家都走光了,我才可以走了。后来史书记还开玩笑说:只要是你的活动,我一定支持到底。实质上,我觉得,我们做这些活动对村上人心的凝聚,对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也都有帮助。

  做项目那么认真,这与我的生活有关系。我是深山来的孩子,我的母亲非常勤劳、很有毅力,脾气好,从不打骂孩子。她虽然身体单薄,体弱多病,但非常强大。年轻时为拉扯我们几个吃尽了苦头。中年时她一个人务着近30亩的地,犁地、磨地、搭田垛,挑粪、挑水等男人干的活她全干;为庄稼锄草松土大热的中午都不回家做饭吃;为养母牛下犊子早起晚睡到山那边的坡地上种草、割草、背草、铡草等磨短了腿。在东湾里我家的地肥庄稼凶,牛光犊子壮,她曾被评为致富能人受到县上的表彰奖励,她苦着攒下的粮食交存在县面粉厂里我们大家吃了好几年;她买牛犊存下的钱为大弟弟取了媳妇。为啥这么非常努力。我不是个聪明人,但一直很努力,就是想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妈妈特别支持我们姊妹念书,她说“把我苦死了,也要让几个娃娃念成书”。妈妈的辛苦和痛苦一点一滴都烙在了我心里,从上学懂事起,我就想我没有别的能力去帮妈妈,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一定要多念书,我一直努力着,师范出来继续考大专、上本科,非要达到这个不行。达到了也是对妈妈的回报和孝敬。工作上尽心尽力,可能别人只在工作场合想,其他时候就不想了。但我把工作的事情平时也记在心里头,比如开展女童活动,我老想,设身处地的想,怎么组织对娃娃最有益,能提供的资源千方百计尽量提供,就想给她们一个引导,使她们能有目标。我能走出大山的一个原因,就是看见火车,苹果和面包,想坐上火车,吃上面包和苹果,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念头,就有个奔头。我工作后,首先就买了苹果,网兜里提着带回家给妈妈吃。妈妈说,咬不动。那时候想象不来,现在才理解了,因为我现在吃那个太硬的苹果也咯牙。

  项目能做得好,还与项目的内容、做法和管理等各方面有关系。中国科协和儿基会有工作严谨、作风扎实、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业务经常性地指导和帮助基层项目人员,在他们的带领、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基层项目工作者有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有项目年审会、项目研讨会、辅导员培训班等,还有经常性地撰写活动建议书、实施方案和总结、季报、年度报告等。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科协的项目主管经常对我提交的活动建议书进行修改指导,详细标明那些地方不全面、不恰当,应该怎样去做,使我经常性地动脑动手,练思维、练技能,日积月累,知识、水平、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还有参与式的方法和平等的理念以及资源的配发,活动建议的提交、实施、总结,日常工作的记录、统计,活动进展和问题的报告等,都有非常细致和严格的流程。建议书、总结、季报、年报等都有规范的模板,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出台充分发扬民主;全局性主要活动进展及经费的落实公开透明,项目负责人、项目工作人员要求相对固定,业务往来采用快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一系列科学、民主,规范化的管理运行程序,便于操作和监督,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还能从源头上防止一些问题的发生。

  我当过老师,有学校教育的经验。我做非正规教育项目,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学校教育的经验,如结对子、我能行、演讲、电视大奖赛等。只要真正付出就能做好。

  说起为孩子们着想,认真上心,还有这样一件事,发生在2009年6月北京“童梦圆”报名过程中。

  6月9日,2009安定区农村校外青少年生活能力拓展营在定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营了。当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参加计算机培训。接到省上李工打来的电话,说,前面通知增加的一名男营员要换成女营员。我们都已推选确定好了这个男营员,村中心把他的信息等一切都按照要求报到我那里了,我忙于拓展营的事没顾上发送上报,准备在活动进行了抽空到单位上去发的。听到说要换人的话我心上咯噔一下,到底是为什么,可能是出现房差。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在我们的县级活动中常常有,各个村中心推选上报参加的孩子往往出现偏差,我想村上没能按分配的男女比例报,就已经说明他们遇上了不好办的事。如果人员在没有全部被确定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各村中心问着调解,都已确定了,那我们就得想办法解决,不能以换人把困难推给村上。随便换人不但打击、伤害了孩子,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本来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已经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坏了,这事其实与走后门没有一点关系,但农村老百姓是不信的,会给村委会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我经常告诉自己,不能做的就不做,能做的一定不能留下不好的影响。因此当时我真的很生气,给李工发火了,说,没换的。并要了中国青少年中心项目主管季老师的电话。当我打通他的电话时,他说陕西有换的。你想想当时我的心情,我们并不是没有女孩换,虽说校外青少年难找但去北京的能有几个呢。我们是不能做换的事了。当时我用质问的口气说,就这么几分钟,你们就把这事办成了,就这么快这么简单,陕西有女孩,我们也有。我想他听了我的这话也非常生气吧。

  我想一定要把这事给他们说明白讲清楚,因为他们毕竞年轻,又没有基层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农村工作。他们的做法虽然是按照项目规定,是为项目负责,但在下面就不一样了。我这样做不是撒气,是希望上面能把这事做周全了。因为知道项目上经常收集下面的意见建议,觉得合理的就采纳,我曾经提过的建议也有被听取的。省主管当时有些顾虑,但我一定要坚持。如果我不那样做,上面可能永远也想不到会有这些问题,也不会得到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下面是我为这事写的一份信:

  省项目办李工,你好,我昨天确实生气了,对你的态度不好,今天道歉,希望理解和原谅。为我们娃娃的事,你夹在中间很为难的,还要受气。咱们打交道几年了,你也知道我的性格和做事态度,我发牢骚是对事而不是对你的。我还要对咱们的上司说几句话,不然心里憋的慌,请毫无保留地转达,后果我承担。

  总项目办年轻的朋友们,你们辛苦了!你们十分认真努力的为我们办好事办实事,非常地感谢!通过这次北京青年营人员推选之事,我觉得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确实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了,把好事给办砸了,难以收场,应该到下岗的时候了。但我要说的是第一个男孩子超龄是我的错,19岁我理解为周岁,是按日对日算的,何况我们是做农村贫困地区校外青少年工作的,从内心来说我没想着那么严格。增加的一名男孩子取消,使我们的拓展营活动的氛围受到了影响。(我们昨天是县级拓展营,电脑开班仪式上把参加北京青年营作为项目活动的亮点、孩子们的骄傲专门进行了介绍,要求这次的6位代表都要出节目展示自己强的一面,到北京要为安定争光。下午的消息使这位孩子哭得很伤心,节目也不想出了,他的心灵深处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为北京太向往了。晚餐也没吃,昨晚也没睡好,这样的还有我和他的辅导员。孩子和辅导员都跟我说村上和家里想法子自费也要和同村的那孩子一起去,说不占床位,跟一起的打地铺也要圆这个梦,不冤报了一回名)。因为北京青年营这个活动对农村、对校外青少年及家庭和社区的影响太大了,机会太难得了。我想你们昨天说完就完了,不至于还在为难,心里还难受着吧?

  谢梅青2009.06.10

  不多几天,上面通知说把那个男孩的信息报上来,我这边的刺手事情圆满解决了。我还在想陕西那边究竟怎么样了。

  (四)新的机会与挑战:2006-2015年

  2006-2010年又是一个项目周期。这周期主要是在项目区建好村知识信息资源中心,为校外青少年提供实用的日常生活信息,结合实际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和体育活动及生活、生产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技能。就项目本身来说,非常地好,资源丰富多彩,有电脑、数码相机、彩电和DVD、各类图书与光碟、挂图,球类、棋类、跳绳、拔河绳等,孩子们学的、玩的、动手动脑全都有;基于生活技能和谋生技能的培训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如村知识信息中心的日常活动;电脑、数码相机、健康卫生、艾滋病预防和自我保护、农业科技、社区儿童早期发展等多方面的各类培训班;村里、县上、省级、全国的运动会和拓展营、“童梦圆”体验活动等等。就目标人群来说,校外青少年的文化程度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没念过书的基本没有;辍学的很少,主要原因不是家庭贫困而是成绩不理想;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农村孩子在上学方面不像以前的重男轻女,反而出现了男孩子容易辍学的现象。村中心成为项目活动的主要阵地,辅导员有项目上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平时工作也有了补贴。但问题是外出打工已经形成了大气候,不上学的孩子很快就外出了,目标人群难以组织和集中。按照项目要求和规定,安定区结合实际建立了7个村知识信息资源中心,像内官锦屏当地能打工挣钱的大村上还有留下的孩子,像石峡湾新建那样偏僻山区的小村子找4、5个孩子都很困难。幸运地是我们有一班好的项目人,他们热心积极,非常支持,我们想办法抓住目标人群流动前和回家来的重要时段,把项目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时候为了开展活动,村辅导员把外出的孩子叫了回来,这要费多大的劲,我非常地感激。我还曾与儿基会项目官员说,要是把这周期的资源和活动放在上周期,那就太好了。我感觉我们正在做的事总是滞后于实际的,没有恰好吻合。实质上我们的项目也在千方百计地根据需求而不断变化着,就目标人群、培训教材来说,96—00年是失辍学女童、自己编印教材;01—05年是校外青少年特别是女童、项目提供相关的书籍和挂图;06—10年是校外青少年,男女比例适当、项目配有《健康教育读本》和各类图书、挂图等;11—15年是农村青少年,有《走向社会——生活 就业 发展》非正规教育培训课程。就项目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来说,我们从96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做这个项目,经历了四个周期将近20年,相比较01—05周期的活动形式比较好,组织者能把握主动权,效果明显,影响大;06—10周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既多又好,组织者能发挥主动性,效果最明显,影响也大。但是就相同的内容和形式、相同的做法,效果和影响还与目标人群有很大的关系,对以前那些条件差的失辍学女童就效果明显而且影响大,对现在初中毕业的校外青少年就效果不太明显影响也小。

  1、“多一些真实的讨论”

  2011—15周期,项目主要通过《走向社会——生活 就业 发展》非正规教育课程培训,帮助青少年完成从学校到工作阶段的转变,提高他们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适应,增强青少年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帮助和指导青少年成长为有责任的社会公民。培训课程包括《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信息技术素养》、《职业入门与发展》、《女孩的生活技能》,《技术与创业》等。这些课程涉及的内容信息都非常的好,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有些内容属于硬道理方面的,没有时间局限性,有些内容是随着时间会有所变化的,做培训时我们要注意把握。我们所做的培训课要突出项目的特点“参与式”,每一门课应该在课程内容框架下,结合学员自身实际以及社会现状等,多组织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员享受真实的讨论过程,从中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得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是自己的,并且是在实际中能用的。如果我们的课程培训仍然是老师按照课本讲、学员讨论涉及不到真实问题的话,继续的空间将会变小。

  《女孩的生活技能》课程,在我们那里培训时大家都非常爱上。可我听说有的项目县前两年就没上过。根据我的经验分析,一个原因是男老师觉着不好讲,就不上;另一个原因是培训的班按照要求男女比例适当,感觉这个课有男生也不好讲,就不上。的确,培训这门课时如果全班都是女孩,那种羞涩感是少一点。通过我们培训的实践证明,这个课有男生也不难上。12 年4月份,我们在理工中专就业班培训这门课,清华大学的张燕老师来听课。这个班有6名男生,刚开始他们有些难为情不爱参与,我们把他们分到一个组,我们两个女老师参加到这个组里,带头让他们进入讨论,后来他们讨论的很好,通过手机上网查到了许多相关内容,比女同学还热烈。男生组还给大家展示讲解了讨论成果。只要老师想办法引导好,那种羞涩感会慢慢消失,他们会觉得只是讨论一个问题,不想是不是隐私问题或者其他。上这个课,老师先要把气氛活跃起来,让同学们把心情放开了再转到正题,不要像学文化课那样死板硬套,在这个课堂上没有好学生差学生之分,只要积极参与都是好学生。这些在开讲之前就全都给学生交代了,不然学生还是抱着上课的心态,效果就不好。学校代课的有些女老师也爱到这个课上来和大家一块儿学。她们来了,我就让讲讲谈恋爱的经历,或者遇到的问题,或者怀孕的症状,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等总结出来,因为课本上没说这些,正好她们都有体会。这门课前两年我讲,今年又培训了理工中专的一个年轻女老师,她也讲的挺好。她的孩子也是这个年龄阶段,从自己孩子的经验出发,她把自己儿子与异性交往的真实案例讲给学员。这也是我经常给老师强调的,让老师尽量选贴近的鲜活的案例,因为课本上的有些案例比较陈旧了。

  她的儿子现在上初三,学习非常好,是全级的前3名学生。去年作为中华路中学代表参加汉字听写竞赛,交通路中学有个女孩也很优秀,也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大赛,两人都获奖了,就认识了,她儿子就对这个女孩产生了交朋友的想法,偷偷的书信QQ等来往。她发现了,想怎么处理好呢?因为儿子内向,自尊心很强,她觉得不好直接交流,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期间正好经过了期中考试,两个人都没考好,她就针对这件事,给儿子说“我想你能看上的女孩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你看你这样不但自己考不好影响着人家也没考好,你喜欢人家肯定也希望人家发展的好,不希望是这样的结果吧。通过她的长信交谈,儿子也想通了,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扰她,影响她的学习。可能后面又有一些交流,两个孩子都想通了,说交往要正常健康的交往,可以讨论学习讨论感兴趣的事情。孩子有这样的心理和想法是合适的,但要让他知道,正是学习的时候,念书要紧,要克服要战胜这些。这种真实的案例,学生感兴趣,感觉很好。

  这个课要尽量多一些讨论。比如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孩有什么困惑,有什么问题,咱们提出来讨论。比如那个口吃的女孩就是困惑这个,老觉得人们看不起她。还有一个女孩,说到小时候一块长大的四五个非常好的朋友,现在由于分开,有的还电话联系,有的就不联系了,有的不跟自己联系,却跟其他的打电话联系密切,说着说着就哭了,很痛苦的样子。她就是不理解朋友为什么以前那么好现在跟我不交流了,不和我交流了却跟她还在交流着。她觉得人家看不起她很自卑。还有农村因为生男孩超生,生的女孩多,有的就送人了,长大了知道后就怨恨父母,觉得为什么送人的偏偏是她呢,和姊妹不一样。总是觉得家里容不下她,与父母关系处不好。还有,现在我们那里的小城镇上离婚率特别高。曾经一次培训的班上10多个孩子都是单亲的。有的农村妇女进城了以后就不回去了,或者找个也在城市里打工的。离异家庭造成了孩子觉得父母都不疼我,就产生了向坏的方面发展的可能。一个跟着爸爸过的孩子说,爸爸今天领一个女人来、明天领一个女人回来,对孩子影响特别坏。离异的父母有时候觉得欠孩子的,就非常娇惯。比如学校要二十块钱,孩子会分别跟父母要钱,还跟爷爷奶奶分别要钱,以这个作为资本。

  这些讨论很真实。进了真实的气氛,孩子会说真话,有的讨论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是说出来就心里畅快些。有的讨论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送养的这种,咱们就说这是封建传统思想造成的,并不是父母不爱你,把父母的难处讲一下,以前在农村没有男孩的话父母会被人看不起,可能在当地抬不起头,你的父母是爱你的。再就是计划生育超生的罚款多,父母可能交不起。送养的,如果你处理好了,你比姊妹还多两个关心自己的长辈。听了这些她好像心里通了。口吃的就想办法多练习练习,大声读,多说话,慢慢说。父母离异的这些,一般情况学生不会给他们自己的老师说,一方面咱们尽量和老师侧面沟通一下,让他们做一些工作;另一方面也与孩子沟通,告诉他们,如果可能的话和父母直接交流一下,说出你的感受来,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感受,同样的事,会因为年龄不同感受就不同。

  在课程改编上,未来注意的问题。我觉得在案例上,比如以前女童辍学男孩子念书,现在这样的情况少了,农村基本上没有了,现在辍学的基本是自己实在不爱上,也有个别是家庭变故,上不起。现在农村的孩子小学初中基本上都能上。高中有一部分上不了。可以分类型的做几个,比如家庭离异、比如父亲领女人回来,青春期女孩困惑的问题等。这些零打碎敲的案例,不完整,但都是真实的,只是培训课堂上得到的,没有深入了解。

  做的培训一定要真实。哪怕不能按部就班地在三天里讲不完课程,但是要求老师尽量自己与孩子一起讨论身边同龄人的实际问题。要求老师把活动中遇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身边的同龄孩子的问题放到备的课中,尽量把课备的针对性强一些。上课不要非得死搬硬套,按备课课件上,比如遇到了口吃的孩子发言,她一时半会说不出来,哪怕用10分钟,也要想办法让她慢慢说话。要明白我们培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培训是为孩子们做的,不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的。既然安排了这堂课,就不能走过程,要全力以赴为孩子们。咱们做到了,孩子们都能感觉到,让他们觉得很值得,孩子们在总结中都能反映出来,说老师的态度很好,服务的很好,读书好多年,第一次体会到老师能把我们当朋友一样交谈交流,感到很快乐。我们的培训不只是为了上那个课,还要针对这个班的学生,课是为他们开的,让他们把哪些方面能反映的什么问题,尽量说出来或写下来,我们能收集的就收集起来。现在的女孩,不像那些失辍学的女孩,上一次课就能触动她。我觉得搞培训,每一次的培训只要有一点收获就没白做,哪怕10个人,20个人,有一两个孩子能改变也是有价值的。每一次活动或培训后我都要收集孩子们的信息、收获、感受和意见建议。刚开始的那时候有的孩子不会写,就让她们说我写。

  我们培训的女孩,有些是心理有准备的。有些虽然没有机会念书,但是寻求发展的迫切需求有。当我们说的或者做的和她的需求撞击了,这个孩子就产生了火花,就有动力了,马上就明确了目标,向这个方向奔走。有些参加培训,自己也模模糊糊,对自己没有任何想法的也有了。不是说参加了活动和培训都有所发展,有的可能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机会没有发展,她参加了,有了这个平台以后,一些孩子就可以很好的发展。我们还经常把参加了活动和培训以后发展的好的女孩子邀请来当小老师,现身说法,比我们在那儿讲有力量,学生也爱听,感触会大一些。因为她们都是实实在在的鲜活的例子。有时候如果人家很忙,担搁了生意,我还要给一定的补偿费用。好多经验,对教育的理解,突破了学校教育的东西,目的不是定死的。

  我感觉这个项目的理念特别好,围绕理念走,要是长期有一个班,长期这样上课的话,这个班的同学肯定会发展的好。现在我觉得这些学生在学习阶段,太没有自我,想说的话说不出来,他们没有自我讨论的时间,没有自我表达的机会,课上没有空间发言。

  2、教师培训:“我要跟下来”

  这个周期,项目上培训了13名课程老师,有科协、科技局、地震局的,有理工中专的,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有党校的。我们的教师来源比较广泛,是好几个单位的。像科协、科技局、地震局以前都在一起办公,青少中心、党校我们在前两周期项目活动中就经常联系着,理工中专是这周期课程培训的主要合作者。这些培训老师都是教师出身,都有教学经历,有的还在教学岗位上,有的已经转行了。我推选老师的条件首先是他们自己要爱咱们这个工作,其次是跟孩子打交道做活动不嫌麻烦,要能和学生拉近关系,要能看得起学生,尤其是那些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的培训实质上很综合,不像教文化课。

  这个项目也带动了整个工作,在人际上和相关部门、乡镇、村社的熟悉,和孩子家长、学校老师熟悉。搞过活动的乡村,也带动了村里的各项工作。这个经验能否传承下来。没项目肯定就会终止了。现在农村找不到目标人,城里能找到但是集合不起来。

  这些年,科技上还做外援项目,有爱德基金会农村发展和妇女小额贷款项目,中国基督教两会乡村综合扶贫项目,乐施会、施永青基金的建水窖、搞养殖、修梯田、修道路项目等,这些项目培训活动也多。这些外援项目与我们的非正规教育项目的理念和方法很多相同点,如参与式,都很先进,从中学到了许多。用行政上的老办法是搞不好这些项目的,可以说连活动总结都写不合格。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非常喜欢做孩子的活动,孩子也喜欢我。对每一次活动都很用心的,搞活动从头到尾我都要跟着,能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反应和变化,能听到孩子们的需求、想法和感受,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不然啥也不知道就没法进步。培训老师成长起来后,我虽然不讲课了,但他们每一次培训我都跟着、陪着,做助教,组织管理。所有课程的培训,如果没有其他重要的事,我会尽量全程跟下来,一个方面是掌握老师讲的和老师交流,还有学生做的真实情况及他们的需求,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另一个方面是有什么问题的话我可以帮着及时调解,毕竟我是项目老人员了。有些培训老师还是愿意叫举手的胆大的发言,那些不举手不敢说话的同学可能在三天的培训中一次话也说不上。培训老师觉得让那些学生发言费劲费时,就会拖延时间,影响课程内容的完成。我说,不要怕这个,没讲完可以商量增加时间,或者让学生他们读课程学习,但那些学生发不上言就得不到锻炼,可能会影响他们走向社会的发展。发现学员在名册上填写的信息里不正确、不完整的找时机纠正,对普遍的问题在全班讲解,如学生对县区、乡镇的关系不清楚、不明白,就用实际例子给他们具体讲。我跟着培训,我也有收获。他们培训,我提水,给学生也倒茶喝,他们平时上课时没有人倒茶的。同样的,咱们搞卫生,孩子也就很积极,会帮着收拾东西捡纸屑。培训不能走过场,每次三天时间,一定要让他们有收获。因此,培训过的学生也非常热情。

  3、困惑与困难

  不知道其他各项目县怎样。在我们这里,这些课程孩子们非常喜欢,尤其是参与式培训方法,学生们非常喜欢,因为他们平时学文化课不能这么自由放开。能够把自己放开来,尤其是差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表现。与我们接触过的老师也说这些课程非常好,应该给所有学生开。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因为普通高中、初中要让学生考学,学校说没时间插不进去。我们这几年在定西理工中专做,是因为学校里原先的专业基本都是就业的。这两年逐渐形成了高考班,围绕考试上课,学校也会不愿意让咱们培训占用人家的时间。从主观上讲,学生是爱上咱们的课,但是学校平时还有这个考试那个考试占用他们的教室和老师,耽误了上课,老师也感觉课时很紧。

  这两年开始面临这些问题,前几年的培训3天就是3天,并且都是在正常上课的时间。从去年开始,有些课程的培训是在高考班,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移到周末,或占自习的时间。周未大多数的学生要回家,占用了也不乐意;自习时间上的话一门课要拖延很长的时间,老师不太方便,效果也不是很好。理工中专逐渐成为高考班,学生都要参加三职生考试(如学财会等职业课程的学生,考对应的大学,先考专业,专业取上的话,再考文化课。)我们的培训会更难。未来怎么组织,在哪些地方开,是个难题。初中高中进不去,像我们的职中也进不去了。

  这周期的课程培训校外校内都做,实际上主要转向校内做,转向职中做。职中用的职教司教材好像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方式方法与科协的大不一样。

  理工中专慢慢把目标转向三职生考试,虽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考不上的,但是学校上课还要围绕着高考。培训中就问那些娃娃们,他们有什么问题和困惑,很多就说无力面对高考,但还是要跟着学那些课,很无奈。没法分流,因为家长也不同意分流,支持学,高考。

  校外青少年群体,有没有。肯定有,但是基本上都融到打工队伍里了,原先是失辍学,年龄小还不出去。现在基本是初中毕业的,一毕业就外出了,甚至有些在城里参加完中考连家都不回去。少数初中辍学的,虽然年龄小只要不念书就也出去了。

  这几年也在偏远农村中学的初中试着开非正规教育培训课,我发现初中念书的女孩多于男孩,几个学校都这样。因为有些男孩初一、初二觉得考不上好高中就出去打工了。女孩子还是想着努力,坚持心比男娃娃要强,女孩小的家里觉得不安全就不让出去。

  非正规教育项目今后怎么做。很难,这几年搞活动,课程开发了、教师培训了,现在没地方可做了。就没有目标人群,很难找到。这个群体很大,但都不在家里,他们出去打工了,组织打工的来培训根本没时间。要组织是可以,但是他们时间很少很死,比如一天两个小时都插不进去。

  农村的学校,能进去,但是还是升学的压力大。我走农村,是通过私人关系进入的,比如同学当校长的,开展互动学生非常欢迎,老师也非常欢迎。但是一门课要三天,时间上还是紧张,如果要通过教育局,就得给领导请示汇报,一级一级,一个一个的有些麻烦。

  未来怎么做。微信平台建设的可能性,线上线下结合,还没仔细想。但现在的娃娃每个人都有手机,娃娃们追时尚,有可能做。

  科协这么多年,做过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每年都有一些新主意。科协在非正规教育方面的角色并不明确,假如没有项目可能走不下去。有项目的话,愿意做的还可以做,因为有经费的支持。如青少年创新大赛,全国统一,针对在校师生。这个活动不是硬性的,科协联系教育局和各学校广泛的组织,参与也行不参与也行。前些年我觉着做的比较规范,省以上的我说不清,至少省以下是这样的。因为高考有加分,省级加分,国家加分。慢慢地我觉得走样了,好多都是为了加分,而且有些作品都不是孩子自己做的,是老师、专家嫁接的,这样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不利用可持续发展。

  四、见证女孩的变化:三位女孩的故事

  (一)小琴:一个失学女孩的蜕变

  小琴是我在手拉手结对子活动中认识的一个女孩。那是第一次活动,我在组织填写花名册时发现的。因为没念过书,不会填写。她叫小琴,1987年9月23日出生于宁远镇宁远村。“2002 年8月的一天,手拉手活动”报到填表时,她不会写姓名,知道母亲姓朱,叫什么不知道。因为农村里有孩子不叫大人名字的传统,大人也不说。当时周围的城里学生“啊!”了起来,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这个穿红格子布上衣的农村女孩。我们留下常小琴的表格,立即给在场的学生提出了要求,帮助让小琴学写姓名、籍贯等需要填表的内容;同时给常小琴一个任务,回家后问明白母亲的名子,给她讲:知晓父母的姓名是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对长辈的不尊敬。那次,这个孩子就作为一个突破口,从开始到最后她都是最受关注的一个,搞项目的人也关注,让读书的城里的孩子也关注她。小琴一开始说话结巴,不敢说,还有点结巴。在4天的活动中,每一项活动都把她拉进来,她不愿意参加也让她进来。她首先反映出来,最明显的一个就是,中午十个人一桌饭,“吃席”她没见过,就感觉不会吃。我专门每次活动或每一天结束,就会主动和她聊几句。吃完饭,我问她怎么样。她就说了一句话,说我以后要学做饭的。问她为啥要学做饭,她说,就能吃到好吃的,吃到很多好吃的。这是她很直观的感受,她吃了这顿饭看到多种好吃的,就想学。我从这就受了一个启发,尤其是孩子,只有她见到了体验到了才可能受到启发,才有有思想动力。

  第二天,我们组织参观了九华沟流域,在我们甘肃很有名的,因为干旱绿化而有名,好多专家、领导都来参观过。到那里现场讲一些流域方面的知识,什么是流域,为什么要进行流域治理,怎样治理等等。孩子们坐在包下的那个大巴车上一路观光,非常高兴,学生会唱歌就让带着唱歌,大家一起唱歌,大家拍着手唱歌,科协去的人也一起唱,很欢快,那种气氛非常好。

  第三天就有才艺展示,主要是城里的二十个孩子展示,有拉小提琴的,拉二胡的,有用英语讲故事的,有诗朗诵的、唱歌的,有个人的形式,有小组的形式。结束以后,我就问小琴,有啥想法,她说我也想学点儿艺术。

  活动结束时,她独立完成了填表,但心得体会还是没法完成。回家后她述说着好多的新鲜事,说从没进过城,这一次划了船,见了电脑,吃了特别香的饭菜,高兴的很。让妹妹一一记下来,然后自己看着抄写。妹妹写的字她看得很吃力,辨不清楚,丢三落四的,一遍又一遍麻烦妹妹。不知反复抄了多少遍才算完成了整洁清晰的心得体会。活动对小琴感触很大,她想学的东西简直是太多了。凡接触过的她觉得都想学,想学做好吃的饭、学唱歌跳舞、学朗诵讲故事、看书看报等等,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

  之后,我们专程到了小琴的家了解,就她将来的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与她父母说了。我们让她上小学,解决学杂费。小琴非常高兴,问她读一年级年龄大、个子高难为情吗?“不”回答很干脆。“好是好,可就是家里实在是离不开小琴这个孩子。我几次手术欠债近一万元,现在还经常吃药维持,不能劳累;儿子读高中,小女儿读初中,都不能半途而废;他爸出外打工挣钱,只有亏待她了。小琴这娃娃性格开朗,脾气好,知道疼人,放驴、耱地、种庄稼、做饭啥都干,从不说抱怨的话。” 母亲泪汪汪地说。我们也感到了做母亲的无奈和心酸。那么,让她到县就业局学习一门技术,如缝纫、裁剪或理发、美容等,看怎么样?小琴不吭声,追问时她说,自己笨,听不懂,记不上笔记,怕什么技术也学不了。母亲还是说家里离不开她。那么买一些看图识字之类的书,让哥哥和妹妹多帮助、多鼓励她,在家抽空学,行吗?这种办法孩子和大人都认可。我们买了看图识字(鱼类、昆虫类、其他类,粮菜类、果实类、花卉类,生活类、自然类,交通类、兵器类)、知识折纸、中小学生200个怎么办、小学生古诗详解等送给小琴,她高兴地翻着、看着,说她爱看得很。我们让她看书、做笔记,可以把想说的话、想干的事写下来或画出来。同时要求了妹妹负责帮助她的学习。

  2002年9月“甘肃省非正规教育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定西,她给大家讲关于农村方面的故事、谜语,写学会的字;10月份儿基会官员等来定西检查,小琴大方熟练地给官员们说写自己的名子、家庭情况,还学着普通话朗诵儿歌。问她,说学了唱歌,问从哪里学的,就是从电视上学的歌,她朗读那首诗,从看图识字里学的,非常开朗,没有任何一点羞涩感。在娱乐活动中她自如地唱着、表演着。这种场景很使人感动,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她各方面进步很大。她想学着做饭,家里能走开了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到兰州饭馆打工,两年。接触的人挺多,学会了普通话。锻炼着待人接物挺大方的。在那次的项目终评会上,她当着评估专家、县领导的面唱歌,那么大方,对话是还问用普通话吗,那么地大方。

  20岁的时候在定西城的永定村找了个对象,是个孤儿,小伙子能吃苦,在村上有以前分下的公房。她结婚后,户口也跟着落到永定了。她生了个男孩,还带孩子到我家来转,特别感激。她想连着生两个孩子,政策不允许,要生就必须先交押金保证,生后做绝育手术。几千块交不起,如果有财政发工资的作担保也行。她找我帮忙,我问为什么这样做,她说他俩的情况可以生两个孩子,但要有大的间隔,好像是八岁。男方是孤儿,孩子只有自己带。她想大孩子两岁能走了就生二胎,然后结扎。这样可以一起照看、带大,上幼儿园,上小学,不然自己一个人顾不过来。大孩子八岁时正在上小学,那时候她再生的话,就没人送着上学了。嗳有道理,她想事情也还周全。我就给她帮了这个忙,在村委会、凤翔镇政府为她作了担保。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一男一女真好,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一家四口过得幸福。

  (二)小红:深山女娃的创业之路

  小红,1984年8月25日生于李家堡镇麻子川村。她是我在我能行参赛活动中发现的一个女孩。2003年9月的一天,李家堡村委会的院子里很热闹,我能行参赛者正在进行。一个大女孩的诉说让我感动。她说94年小学没念完家里姊妹多就不让她上了。大人说女孩长大后要嫁人,是别家的人。失学对她的打击很大,她说每当看到伙伴背书包上学时,心里很难受,但有什么办法呢,感觉生活放弃了她,心里一直有一种自卑与不平衡。参加了活动,听老师讲怎样做人、怎样面对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样克服困难,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那么和蔼可亲。我发现还是有人关心我们这些既穷又没文化的孩子。“我能行”活动对我启发很大,让一个失意的我从此有了生活的航向,有了自信心。谢老师说过,有实力才有作为、有为才有位。当时还做了解释,我记得很牢。这句话对我触动比较大。我选择学做裁剪缝纫,“我能行”会给我坚强的信念,“我一定能行”!

  实际上我早就忘了,不记得说过的那句话。

  她那时年龄比较大了,学裁缝,跟师傅学了一年,很用心。出师早,后来自己独立做,给农村人做衣服。对客人态度好,服务得好,她说好多东西都是我启发她。她连续参加了两个周期。第一个周期的时候还是学徒,第二个周就已经出师办了裁缝铺,在李家堡街道上。

  她的思路好,有发展的眼光,大搞小城镇建设,盖新房、建楼房,人们生活好了,有钱了对房子的装饰也讲究了,她在做衣服的同时做起了窗帘,后来转向做窗帘,就挂起了“姊妹窗帘行”的牌子。骑着摩托车带上工具上门安装窗帘,爬梯子、提电钻男孩子做的活她也干了。她收学徒时还照顾和她一样的失辍学女孩子。小红用裁剪缝纫技术致富。

  她的服务理念好,服务意识强。有个例子,可以说明。一次我们在城里做培训,把她请来当小老师,给孩子们现身说法。下午她来城里报到,走的时候,叫来姐姐看管铺子,还专门给姐姐嘱咐说,这个做好的窗帘人家今个要取来,那怕迟了也要等着,不要锁门。可姐姐没把这当回事串门去了,人家来了取不上。我们正在吃晚饭时那人打来了电话,饭还没吃完,她放下碗筷告诉我就要走。我说你给客户说一下,明天再去取。她说人家新房要布置,说是今晚取的,不能让人家那么远的再跑一趟。就出去给客户取窗帘了。李家堡镇离城里将近30公里,那时候已没有公交车了,她就打出租回去了。当时我说就凭你的服务态度,你的生意一定能做好。第二天赶早又回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在培训会上讲她的经历,怎么学裁缝怎么自己独立生活。以她做一个榜样,告诉孩子们不能念书,也有发展的空间。她在李家堡镇上发展的很好,还找了一个教师的老公,在镇子上买了房,是两层楼,上面住家,下面开店。现在她的生意很红活,也有了小车,7岁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那年王广宇、季士治来看项目时还去了她的窗帘行,与她合影留念。

  (三)小蕊:通过演讲突破自己

  我还遇到一个有口吃的女孩,她一点话也不敢说。她叫小蕊,定西谗口康家庄村的一个农家女孩,今年18岁,喜欢吹笛子。现在定西理工中专12级学前教育专业3班学习。2014年10下旬,我们为这个班的同学开展了《女孩的生活技能》课程培训。下课时她私下问我,怎样才能不口吃,问有什么办法克服掉。在班上自卑的很,这是她很大的困惑。是因为课上的讨论才让她有了这样的举动。她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这么严重的口吃会直接影响她在这方面的学习发展和就业的。我说我是没经验,但我觉得还是要多说,在没人的时候,比如你找一些能够朗读的表达感情的诗和散文回家看着读,不断地练,因为她说读的时候不口吃。这是一种办法。要在家里和学生宿舍大胆地多说话。我说今天我知道了,就为你创造说话的机会。我和培训老师碰了下头,共同为她想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下面的培训中课本里的一段话先让她读一读。她站起来低着头,好长一段时间根本不张嘴,脸通红。我们不断鼓励、壮胆、加油,不怕耽误时间有耐心地等待着,这时候咱们无论怎么想办法也要让她说出第一句话,说了第一句话,就战胜了自我,终于她在大家面前发出了颤抖的声音。后面的培训活动中我们特意地关照着她,小组回答的时候也让她说,慢慢地她的胆子大了好多,也很积极。

  女孩生活技能课最后不是有个评选嘛,我们就先让同学自己设计,评选之星,比如微笑之星,阳光之星、优雅之星,积极这星,我说一定加一个进步之星,让大家投,结果投票都选了她。还给她奖励一把伞,她上讲台领奖时我对她说,现在面对大家你再说说,她说非常感谢,培训时间很短收获很大。

  培训结束临走时,她对我说能不能给我写句话,我说不急,你们要回家,写好了交到班主任跟前。因为每次培训结束都要求学员写感受,当场没时间完成就让学员下去了写,然后交到班主任那里我们取回。我总给学员强调说,一定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照抄,不要客套话,只要是真实的哪怕一两句话也是好的。培训总结上对活动的评价我总爱用孩子们写的话。我们收拾整理东西,她趴在桌上写,很快地她写了一页纸给我 :

  “尊敬的老师,很高兴能参加这次的《女孩的生活技能》培训学习。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明白了该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事要沉着冷静不要盲目地抉择。培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只是时间有些短,希望这样的培训可以多一点,时间长一点。我说话总是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下课不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聊天,我本来是一个开朗的女孩,也许它就是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吧!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有了你的帮助,我敢上讲台说话,就算说的不好,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你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就像我的父母一样,总是鼓励我要努力讲话,要慢慢地说话,谢谢您。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你的印象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您还能来我们学校开展这种活动。”

  五、成就自我与关怀弱势: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

  (一)与弱势女童的不解情缘

  作为一个女性,从山里长大的女孩成为区上的科技局副局长、区科协主席,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一直没有变的,自己做女童项目的时候,一直想到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生活的境遇,渴望,需求。这就是一个有根的经验在滋养自己,做项目的时候永远以实质性帮到女孩为主,抓的最根本的是,如何让这些孩子能够突破,有见识,有机会,外面来的专家啊评估啊这些机会,都会带着去看女孩子,走访家庭。

  我其实是见证了这些女孩一步一步生命改变的美好与灿烂,小琴在什么时候生二胎这样的事情上都来找我,评估专家来的时候,她自信大胆的用普通话介绍自己,还主动给大家唱歌。这些孩子对我有真挚感情,她们会煮上洋芋准备好咸菜,招待我。我觉得自己虽然走出了大山,但是这种情感一直还在,自己的工作还能够把这份情感联系起来,是一个很大的幸福。外人看到的我是一个温和成熟的知识女性,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是教育,我还是那个不敢见生人不敢说话的农村女孩,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回看自己的这段人生,我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会因为曾经与这些女孩相遇,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二)在行动中创新与超越

  我在开展非正规教育项目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在想,如果是我自己,我喜欢什么样的培训,这个让我非常注意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开展活动过程中,我设计活动方案联想的事很多、考虑的时间长,比较周到;做的过程中,也是非常认真细心,一步步的,比如我觉得孩子们喜欢知识竞猜活动,就在其他活动中设计猜谜语的环节。

  想帮孩子们克服数字鸿沟带来的障碍,让她们学习照相机和计算机,就设计活动,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和数码相机的操作使用,拍摄自己的家乡,用照相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场景,并要求她们给照片上配文字做说明,并把照片传输到计算机里。学生们学会了计算机,还搞了“我们的乡村生活”摄影展。这个过程中也是告诉孩子们,增加她们的乡土情怀,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珍惜每一个瞬间。

  我觉得同伴教育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我自己抓了一些骨干,带动大家的变化,参加社区的文体活动,有些社区的动员活动,就让女童走上集市,发放宣传页,进行表演,做宣传动员。

  从我自己的经验,我感觉自我表达对女孩很重要,于是我设计了演讲活动。哪怕是在众人面前说一句话,也是一种自信心的提升。我也觉得创业对失学女孩也非常重要。关心关注他们的发展,收集到一些典型的案例。

  我要求自己大处着想,小处落实,培训活动还是要帮助孩子们解决真实的问题,帮助她们打开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比如我们带着孩子们参观安定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学探究室、马铃薯交易中心展览、科技企业等,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观念,也使他们走向社会与人打交道时多一份话题。我们还组织开展了自制沙包和毽子,打沙包、踢毽子比赛和旱船接力赛等体育游戏活动。还带她们参加了省级农村校外青少年运动会与生活能力拓展营,在兰州体育场欢快地打沙包、踢毽子、跳绳、拔河、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验各种新型健身器材,真是过足了体育活动的瘾,参观省博物馆、爬五泉山,游览美丽的黄河风情线,去“兰州荣华烘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有些孩子特别荣幸,到北京参加“童梦圆”,与体育健将、影视明星、专家学者一起活动,看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攀登长城。真正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维,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能力。

  接触非正规教育也让我看到了,女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在活动中有基于生活能力的健康卫生、艾滋病预防和自我保护(防止拐卖、暴力、性侵害)、科学素质等的培训活动。校外青少年参加了培训和宣传活动,获得了相关知识和信息。

  在其他的一些非正规教育活动中,我也专门留意,注意从女性的视角考虑问题,为女童的培训提供借鉴和经验。比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非常重的作用。农村有句彦语“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没刺刺就怕匣匣没底底”是说女人在过家中的重要性。妈妈对孩子的养育非常的重要,身体素质、言行举止、道德观念、文化修养等人生活中凡能涉及到的。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要从小重视,平等交流沟通,大人不能代替孩子作主,对孩子不能死管但要时常把握。我认为孩子的一些毛病和错误多半是大人造成的。就像一位教育专家说的,养育孩子好比种庄稼,如果你不在平时精耕细作,到成熟没有果实收的那一天大吼为什么,这一年的已经没有了。

  非正规教育是农村校外孩子的阳光雨露。项目活动激发自信,挖掘潜力。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吃”,从“输血”到“造血”。非正规教育项目不可能改变所有校外青少年的现状,但它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孩子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每个校外青少年的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去,照耀、温暖着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一个好项目要把它做好了,真是不容易。做项目很像是搞“嫁接”。项目工作者就是“嫁接”者,决定着成功与否。“庖丁解牛,游刃而有余”。项目工作者有了“庖丁”的功夫,才能“嫁接”到位。因此,必须做到“吃透两头”,即项目这一头(包括项目目标、策略、内容、方法、规程等),目标人群那一头(包括他们的基本情况、重点范围及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需求、环境与经济等)。

  项目工作者要对项目、对目标人群有热心、爱心、用心和耐心。因为我们对目标人群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甚至是一个细节、一丁点小事、一句话、一个眼神,会使孩子受到鼓舞和启发,从而大踏步地前进,走向成功。只要在活动中充分地挖掘,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要珍惜孩子对活动的点滴贡献,把它累积起来就是项目创新的源泉。有创新,就有生命力。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