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文件通知 > 通知 > 英才计划

中国科协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英才计划”2015年度工作总结会领导讲话的通知

科协办发青字〔2016〕16号

2016-05-09中国科协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本文被阅读过15087次[推荐][打印][保存][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各有关省(直辖市)科协、教育厅(教委),各有关高校:
 

“英才计划”2015年度工作总结会于2016年2月15日顺利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林蕙青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现将三位领导讲话稿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做好贯彻落实。

附件1

韩启德同志讲话

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同学、同志们:
 

“英才计划”自2013年5月启动以来,到现在第二批培养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三年中,五个学科工作委员会、20所试点高校的导师、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学和科协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同学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参加科学报告、学术交流、科技社团、科学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充分感受名师的魅力,激发了科学兴趣,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树立了科学志向。目前,“英才计划”已经培养1159名优秀中学生,他们正在成长为国家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刚才听了两位同学工作的报告,我觉得他们非常优秀。后来导师在介绍的时候,也听到一些学生的情况。入选“英才计划”的同学,都是从顶尖中学,现在也加入了一些普通中学,挑选出来的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中学生,感受到他们真的是不简单,太可爱了。像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学毕业的时候绝对达不到这个水平,尤其是他们的科学水平,这也彰显了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我们的高校及其行政部门为“英才计划”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有那么多高校优秀教师,特别有才华的教师都投入到这项计划当中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当然也很理解,作为一个老师还有什么比能够找到优秀的学生,做他们的启蒙者、领路人、影响他们今后的一生,这么愉快的事情呢?我想不仅是责任,也是他们的兴趣和他们的爱好。我觉得“英才计划”也是给我们的优秀教师提供了一种让他们发挥才华、实现理想的一个平台和机会。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刚才林蕙青副部长和尚勇书记已经讲了对“英才计划”下一步的看法,我也谈几点我的意见:

第一是要为中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刚才北大物理系的一位老师提出了对“英才计划”的一个问题,“英才计划”主要目的到底是选拔人才还是培养人才?根据我的理解,“英才计划”是既选拔又培养。选拔出最好的学生,尤其是对科学技术有兴趣的,有好奇心的,有志于从事科学技术相关工作,又有很好的基础。没有办法像高考一样全国去招,就找一些比较好的中学,在好的中学里面找,找出来只有一点点,当然他们肯定是好的。选拔了之后进入大学,根据他们的兴趣,由名师给他们指导,让他们做一年力所能及的题目,更早接触科学,也知道科学研究是怎么回事,对他们选择今后的道路打下更好的基础,做更适合他的选择。这本身是不是培养?也是培养。所以我认为“英才计划”是一个选拔优秀中学生,给他一个最早的启蒙培养的计划。

我们那么多的人才,“英才计划”只能起一个示范的效应,对人才培养的环境起到宣传的效应,如此而已。我在想,我们的人才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文科的人才要不要选拔和培养呢?去年十一中学校长跟我讲一个学生,一心想学历史,但家长不同意,希望跟学校联手,阻止学生学历史。校长说我不能做这个事,应由孩子自己定。后来那个孩子还是上了北大历史系。这个学生对历史这么感兴趣,知道的历史知识比老师都多。这样的人才是不是也需要被选拔呢?我想也是需要的。社会科学院跟教育部联合应该做这个事情。计划本省就是再扩大到人文社会科学,如果还是按照这个模式的话,也绝不能解决我们国家所有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关键是改变我们中学到大学的人才培养制度,尤其是改善我们人才成长的环境。科协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英才计划”是一种尝试,如果我们做好了,由此扩大出去,是关系到我们高校的招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改变的,如果将来大学招生都像“英才计划”选拔一样,进校后也像“英才计划”那样,不是说我教你什么就学什么,都问学生你想做什么?针对他们要想做什么,再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色进行培养,那我们国家的大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这要打破很多现在的框框,“英才计划”的做法代表了方向,如果我们摸索出更好的经验,逐步再扩大,最后我想能够推动我们整个大学的培养模式。

第二要注意培养参与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刚才视频当中看到2015年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让信仰点亮智慧人生,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报国的远大信念。作为青少年应该把自己的追求和中国梦、和伟大的时代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具有广阔的胸怀,在自己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精彩。我们培养过程当中也注意培养同学们感恩、宽容、团结,培养他们在工作碰到困难时坚忍不拔的意志。我想这么短的时间,完成给他们的科研计划,在注重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他们心理上,思想上的活动,帮助他们成长。

第三要在“英才计划”实施中十分重视中学的作用。中学在一个人的人生过程当中,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甚至于一些习惯,都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所以“英才计划”另外一个作用,应该反过来帮助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一定要依靠我们中学的力量。因为最了解中学生,最了解我们计划参与者的是中学的校长,中学的老师们。大学老师了解的是中学生毕业以后刚刚进入大学时候的状态,但他们是怎么形成的?中学老师是最清楚的。所以“英才计划”始终应该跟中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说实在的,中学选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接受什么样的人,也不是能够考核出来。今天邀请很多中学的校长和领导来,也是希望中学对这项工作更好地配合。

第四要建立“英才计划”学生跟踪机制。刚才视频显示2013年培养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有493名学生进入了大学,大部分进了好的大学,少数进到了欧美的著名高校。说明“英才计划”学生确实都是优秀的,我们为他们开拓了科学视野,让他们早一点知道怎么样做科研,今后的路会走得更好。我们要和他们保持联系,还要为他们提供持久的服务,只要他们进入过这个计划,都应该是受到我们终生的服务。这点我对德国洪堡基金会的工作感受非常深。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很多享受到洪堡基金到德国留学的学生,到现在有的都成为了院士了,但还是继续受到他们的关怀,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我住北大时曾是数学系江泽涵教授的邻居,在他去世后好多年,信箱里还总有哈佛大学校友会的信函,人家对自己培养过的人才坚持跟踪,看作自己宝贵的财富。我们大学、中学以及科协,对参加过“英才计划”的优秀苗子应该进行跟踪服务、终生保持联系。

同志们、同学们,中国的发展要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人才。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最关键的因素也还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未来希望寄托在青少年的身上。“英才计划”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把工作做实,做细,需要科协组织、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中学齐心协力培植英才成长的沃土,让英才茁壮的成长,早日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附件2

尚勇同志讲话

尊敬的启德主席、蕙青副部长、恩哥副院长,各位院士、专家,老师、同学们:
 

刚才听了林蕙青副部长的重要讲话,对“英才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听了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讲话和发言,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科协对教育部长期以来对实施“英才计划”以及科协其他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代表中国科协对为中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大量心血,奉献智慧和力量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英才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各大学著名科学家导师和管理人员、向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科协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英才计划”担负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当今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第一驱动力的新形势下,我们国家若想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进而实现中国梦,关键要靠创新人才,特别是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加强科技教育,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我们和教育部联手搭建“英才计划”这个平台,其目的是不单是要传授给青少年们,特别是中学生们科学知识,更是通过著名科学家的言传身教,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营造一个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使更多青少年脱颖而出,健康成长。

这个计划得到了各个高校、中学,特别是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专家们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特别是我们的导师,很多都是国家顶级的科学家,都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学科领军人才,他们带领我们国家的科技界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同时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在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上,为“英才计划”的实施,特别是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从刚才孩子们的发言中看到,通过“英才计划”的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潜力和才华的青少年人才崭露头角,脱颖而出。“英才计划”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

但是,我们下一步的实施面临着很重要的任务。“英才计划”进入第四个年头,一些工作机制在以前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地完善。譬如,如何使学生培养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何使“英才计划”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有机衔接;如何正确认识参加“英才计划”与招生考试的关系;如何对考入大学的“英才计划”学生进行跟踪、培养、服务等等,都需要不断的研究。为了进一步做好“英才计划”的试点工作,科协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加强与教育部的密切协作。找准切入点,切实做好刚才蕙青副部长提出的三个衔接。

二是加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因为他们是这个工作的主体,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应及时把握“英才计划”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学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各学科工作委员会应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及时指导各高校的培养工作,促进各学科培养工作的均衡发展。我也殷切地期待各位委员真正担负起责任,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英才计划”项目开展的更加深入、扎实。

三是加强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省级管理办公室、高校和中学要严把学生选拔工作,以培养实效为标准,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把一些有真才实学和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少年中学生选拔出来,切实把“英才计划”打造成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品牌活动。相信大家共同努力下,“英才计划”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更显著的进步。

附件3

林蕙青同志讲话

尊敬的韩主席、尚勇书记,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新春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英才计划”2015年度工作总结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大家拜年,向韩主席亲自指导中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表示敬意,向关心指导“英才计划”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教育系统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英才计划”,刚才我们观看了视频,也听了学生、导师、学校代表的发言,这个计划经过三年的试点,有创新、有成效,正在开花结果,参加第一届培养的英才学员们已经步入更高、更理想的科学殿堂。我相信,“英才计划”培养历程会助推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充分肯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

创新是国家兴旺之基,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需之力。创新发展的关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从2009年起,国家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在清华、北大等19所重点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建立了一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拔尖计划”实施五年来,在体制机制、学生选拔、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培养出三届本科毕业生2500名。三届毕业生中,96%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有5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5%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级大学深造,这个计划可以说初步实现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阶段性目标。拔尖学生普遍展现出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的精神风貌,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部分学生已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国际大赛上表现优异。国际上一些一流学者评价,“拔尖计划”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领跑者的示范作用突出”。延东副总理对“拔尖计划”实施情况高度肯定,批示了“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要加强宣传。”

“英才计划”是“拔尖计划”的姊妹篇,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科协、教育系统的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和导师团队在学生选拔培养方面做了大量严谨、细致、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选拔了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目前,20所试点高校每年推荐导师180余人,其中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约占导师总人数的60%。参加“英才计划”的高中学生有1100多名,目前已有493名学生考入大学,其中到欧美著名高校读书的学生占总数的10%,近70%的学生入学“985高校”。

总的来说,“拔尖计划”和“英才计划”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吸引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学习和研究;二是探索建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三是在学校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带动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参与计划实施的各位专家、导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第二,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动“拔尖计划”和“英才计划”深入实施,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英才计划”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三方面的衔接工作:一要推动“英才计划”与中学教育改革有效衔接。将“英才计划”纳入中学教育改革的范畴。要在中学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使之成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要明确创新人才教学基本要求,探索设立创新学分,将“英才计划”培养活动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要推动“英才计划”与大学教育紧密衔接。与中学合作培养英才学生的试点高校要组建优秀导师团队,对学生的学习、研究和生涯规划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开放实验室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要对已升入大学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根据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和大学教师的反馈,对“英才计划”学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衔接。三要推动“英才计划”与“拔尖计划”的衔接。目前,第一批“英才计划”学生中有多半考入“拔尖计划”试点高校。各“拔尖计划”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要求的“英才计划”学生选拔办法,并在培养过程中做好课程学分转换认定等工作,推进两个计划衔接。

“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教育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各参与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英才计划”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参与中学要从为国家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局出发,选拔、推荐真正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参与计划,督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试点高校要推荐热心中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名师大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成长,开放各种优质科技教育资源,为“英才计划”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各位导师要精心科学制定英才学生的培养方案,采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进出渠道畅通,保持计划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在政策和条件保障上给予支持。

创新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教育部将与中国科协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推动实施“英才计划”,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好的机制、探索好的方法、营造好的氛围,让每个青少年英才拥有更加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做出更大努力、更多贡献。

文章主题词:
在线咨询
姓  名*
身  份
单  位*
电子邮件*
移动电话*
固定电话*
所属类别
回复方式*
咨询主题*
咨询内容*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