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搜索范围:

工作管理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英文网站
首页 > 新闻报道 > 媒体报道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新华网】沈祖尧:善用“团队”力量“科学梦”可以有

【新华网】沈祖尧:善用“团队”力量“科学梦”可以有

  新华网8月26日电(记者 商亮)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香港举行。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台等34支代表队的300多名青少年、100多名科技辅导员参赛,来自德国等12个国家的58名国际代表参与交流。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为参赛的广大青少年做了一场题为“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的精彩报告,分享了那些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和精神,会后沈祖尧院士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不要小看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多发问、敢于向定式思维挑战

  在大赛的科学讲堂上,沈祖尧院士给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研究的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他兴致勃勃的讲到“未来的医生”、“未来的药”,这些科学幻想都在部分实现着,并在一点一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科学家,沈祖尧非常关心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少青少年学习成绩很好,但创新能力、想象力却相对匮乏。”在沈祖尧看来,不一定要到念大学、到念博士才开始开始创新,“可以鼓励青少年多发问,敢于向一些固化和定式的思维发起挑战。”

  新时代下科学研究“团队”力量大过个人

  “我未来想做科学家!”这也曾是我们儿时的梦想,但当我们长大后,这个“梦”却无疾而终了……当我们长大了,面对一样怀揣“科学梦”的孩子们,应该怎样去引导?“科学梦”真的可以有吗?

  沈祖尧院士给孩子们带来了“科学梦”实现的路径,他鼓励青少年:“首先需要有想象力,其次需要有挑战权威的知识和胆识。具备了上述两点,只是成功的一半,最后还要有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因为没有什么发明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百次、千次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失败,才会有最后的成功。”

  沈祖尧认为,当今社会和过去的大不同,现在的“发明创造”相比过去多了“团队”要素,“现在的发明、创造都需要整个团队的力量共同努力,很难一个人独立创造、开发出一个庞大的科研成果。”沈祖尧微笑着告诉记者,对于现在的青少年而言,想成为“科学家”除了应该具备IQ以外,EQ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能有效地调动团队和合作的力量,一个人很难有机会把一些有天赋的人连接在一起,并取得成果了。”

  当“科学”遇到“人文”:读书是吸收知识养分的好方法

  在沈祖尧看来,“科学”和“人文”不但不冲突,反而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用“医学”来举例:一个医生应该对人文和科学同样重视;单有技术而不懂人性,一定不是一个好医生;单有人文而没有技术,那也糟糕。“假如医生只懂科学,只知道怎样去做一台新的手术,怎样去发明一种新药,不懂怎样和病人沟通,最终还是不会准确了解病人的变化以及治疗本身的效果,因为最终医生还是要面对病人的。科学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身为一名具备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沈祖尧也说出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焦虑——“孩子们还是读书不够”。

  在沈祖尧看来,读书是吸收知识养分的好方法,即使是和本专业无关的书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很多重要的发明、很多重要的发展,其实是把另外一些领域的东西拿来应用在你的领域里面。”因此,读书可以帮助学习者链接不同的学习领域,做到触类旁通。他说,“我们人生就好象把一点一点联起来的话,那你就编了一个很漂亮的童话。”

  沈校长的“另一种踢法”:渊博学者妙手仁心

  通过和沈祖尧院士的对话,是不是也颠覆了你心目中“科学家”的形象?原来科学家们并不是只知道整天围着实验室打转。当“科学家”成为大学校长,人文和科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校长,他曾如此解释自己的转型:“人生就如一场球赛,我愿意用我的下半场,尝试另一种踢法。”在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这些年里,不仅沈祖尧在成长,他所掌舵的这所大学之船也在跟随着他不断前行。沈祖尧曾在毕业典礼中给同学们有过这样的寄语,“大学绝非一所职业训练学校,更万万不可以沦为培育贪婪、自私、毫无道德和社会责任可言的人才的机构。大学不可能是排名榜的盲目追随者,更不可以被视为推动生产总值的引擎。而要判断一所大学的价值,也不是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的,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据。”因此,沈祖尧在2010年掌舵香港中文大学之时,就对“大学”的定位及“校长”的自身职位有了清晰的认知。在他的带领下,中大有很多书院都有“最后一年”的制度,此外在课程之外,还有“企业训练”:学校会提供空间及支持,助力学子进行科研……

  纽曼枢机曾经这样说:“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

  当“大学”遇到“科学家”迸发出无限火花,当“科学家”遇到“大学校长”,科学和人文也将推动着香港中文大学不断前行。

文章主题词:
    评论
    称 呼:
    评论须知
    • ★ 在本网发表言论,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有关法律法规;
    • ★ 请勿发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言论;
    •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 在本网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评 论:
    验证码: